爱是唯一可以满足人心,并凝聚人们的事实。天主是爱。当我们忘记天主时,我们就失去了希望,并无法爱其他人。这是为什么有必要去为天主的存在作见证,好使其他人也能有所体验。
如今,当务之急就是让人们知道对信仰和教义的渴求和抱负在教会内是可以得到满足的,并且采用明达和关心的方法将基督的纯正福音传扬开去。试述四点:1.应有的准备。
知道自己身患绝症,杨老师仍整天笑容可掬,十分满足的样子。杨道公的学生说现在我们老师爱人的劲头比以前还要大!患病后他听说自己五十年代教过的一个学生患了肺癌,就赶紧把学生们买给他的破壁灵芝孢子粉差人送去。
所以德肋撒修女在后来的仁爱传教修会的会章里这样写道:我们的目标是让耶稣在十字架上对灵魂之爱的无尽渴望得到满足。我们在贫苦者中服侍耶稣,我们照顾他,喂养他,给他衣服,探视他。
人人需要爱,人人需要被爱,那来自基督和教会爱的回馈必使司铎内心最深的渴望得到满足,这种爱使人性趋向完全,使人格高尚,使生活整合。
维京人到来建立第一批城镇之前,爱尔兰没有城市枢纽,但它确实有过四百多座修道院,数不清的隐修室、洞穴、岛屿与隐居地,满足着越来越多公教苦修者的需求。
伦理、圣经、灵修需要有团队去将其与社会上的东西做一个整合,满足现代教会的需要。比如《与耶稣一起工作》一书,与实际生活结合,从深奥的道路中指明一些方法,就很容易理解消化。
就像儿女向父母提出要求一样,父母就该满足儿女的要求,父母答应后儿女从来不用说谢谢。也许我们就是如此掉进了一个怪圈之中,慢慢失去了感恩之心。即便是说了谢谢,大概也常常是言不由衷。
引导孩子去满足父母期望的意图,将会剥夺孩子的生命目的。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美丽的,每个人都享有自由抉择。在此,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并不是建议父母不去教导孩子基本常识、礼貌与品德。
仁慈的上主洞幽察微,知道了他由衷的心声,满足了圣人对天国的渴望。作为一个人的生命历程,其实就是等于在寻求作神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