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命中,耶稣会士触碰到「圣言取得的血肉,抚慰基督受苦的肢体」,并将他们带到被钉十字架的基督面前。如此一来,耐心与希望也会日益成熟。
他们接近一个受苦的人时,只能向他说些场面话,却无法抵达他的内心,因为他没有德能。他没有德能,因为他没有信德,若他没有信德,就不知道说什么话才能进入别人的内心。教宗继续表示,信德在爱德中得到滋养。
因为祂是天父,祂不会忘记祂受苦的子女。然而,这些陈述可能令人不解,因为很多次我们的祈祷似乎没有任何结果。教宗解释说:多少次我们求了却并未得到;多少次我们敲门,却发现门关著?
在10日举行的弥撒中,果阿暨达曼第乌总教区的斐理伯.费朗(FilipeFerrao)总主教呼吁,藉著谦逊、无私及对受苦者和弱势社群的敏感,来加深对基督的信仰。
这种“为天主”和“为他人”而活的生活都凝聚在他出于爱而甘愿受苦受死之上。
他必须战胜他自身的邪恶,他必须从内里焚烧邪恶,这样一来刷新他自己,产生的效果就是,他包容别人的伤害,在这一系列的改变和内心的净化过程中,在受苦路途上一路走来,并克胜邪恶而成为一个新人。
他说:“我们身为基督的门徒,以基督为食粮来饱饫,接受了做罗马这座城市的灵魂,成为更新的酵母,为所有市民,尤其为那些处在生活困境中的人、穷人、以及身心受苦的人作掰开的饼。于是,我们成了基督爱的见证”。
万一司铎逃避自己的责任,则受苦的是教友。我想基督信徒团体需要重新培养赋给教会司铎的能力。有许多家庭是第一个为司铎圣召泄气的地方,他们以低级的经济或安逸为理由,不鼓励儿子当司铎。
尤其不忘此时此刻在世界各角落身心灵受苦者。神修生活的终极意义不在于完美,而是将神的爱意传递出去,首先透过“我之所是”,不管这样的我是怎样的有限,缺点多多,都是天主所爱的,随时宽恕与释放的。
第一篇读经就已经很感人,它取自伯多禄前书第三章第十四到十七节,书中伯多禄宗徒这麽勉励人说:如果你们为正义而受苦,才是有福的。你们不要害怕人们的恐吓,也不要心乱,但要在心内尊崇基督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