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五年至十四年(1801—1815)期间,四川代牧区主教徐德新将修院迁至四川盆地西部的天全县,命名为立书堂,后来又从天全迁至宝兴县邓池沟,称为穆坪修院。领报修院尚未建成,穆坪修院即迁至白鹿开办。
青年教友徐金炜虽然信主不久,但她每天抽出大量时间参与弥撒、祈祷、拜圣体,读圣经,探访病人和参与福传活动,她对主的那份感恩是十分真切感人的。
且先慢斟一杯,但愿我领受的恩典,也如缓缓徐流的清泉(依8:6),传递出去,滋润人心。去参加避静是缘于看到修女分享的通知,对于灵修陪伴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心灵辅导早有兴趣,蒙主恩佑得以成行。
香港教区徐锦尧神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会不缺少神父,而是缺少好神父。周至教区南于村会本堂卢阿昌就是这么一位让人称道的好神父。
由于四川的代牧区很大(包括贵州及云南),不断面对教难而想留下基本的牧民指引给当地神父,徐主教于是1803年9月在崇庆召开会议,2位传教士及13位中国神父参与。
大家都能看出来是近几年才出现,都是针对突出的一些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的根源我们有很多制度还没有在最初的时候治根,随着时间的发展,随着对科学知识的尊重,以及对这个现象逐渐深入,政府也在不断改进政策,比如说今天徐司长
于是,芥子开始逐渐增多,吴渔山、马相伯、徐宗泽……这些芥子生根发芽了。今天,相对于拥有两千多万人口的上海来说,仅仅只有十四万信徒的天主教,还只是一粒小小的芥子。
徐以骅教授(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这次研讨会组织得非常好,它的主要特点在于会议的级别高,与会各界人士的数量超出意料,并且有来自许多国家的国际人士,包括文致和主教的一些亲友
正如徐锦尧神父论及宗教间关系:肯定自己尊重别人,学习别人丰富自己。中国传统各大宗教都有极为身后之事,佛道教都有超度亡者的法事、道场,让深受此二教影响的普通中国百姓习以为常。
徐主教在讲道中指出:当我们真正地为弟兄姐妹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将会充满喜乐。会议虽然闭幕了,但我们的生活永远没有闭幕,永远是行动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