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与她的子女同行,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基督的面容,如同物洛尼加一样,在移民的十字架苦路上充满爱心地帮助他们并给予他们希望”。
为何他的生命如此之短,人生的路呀到底有多宽,一天的日子怎么能变成两天,你在昏睡时他在思考,你在憧憬时他在实干。
我特别提到圣亚丰索,他愿意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出一条路,这条路也是我们在今天必须找到的,圣多玛斯在他的《神学大纲》中也谈到这条路:因此,我找到了好伙伴。
“要叫他若翰”(路1:60),“若翰是他的名字”(路1:63)———这句话为在场参礼,并静候匝加利亚夫妇按家族传统为孩子起名的群众来说,是多么不可思议!他难道不属于这家族吗?
教宗方济各上周六下午前往罗马的亚历山德里亚路探望了一位老妇人。这位老妇人是教宗熟识的一位友人,现在卧床在家无法出行。该社区的居民充满喜悦和惊喜。
每天在退朝后,他先行默想,跪在天主苦像台前,省察所思所言所行,质于天主,过则悔之改之,有善则献于天主,谓非天主助我,莫能行之。根据教会的传统,信友每年至少办告解一次。
教宗保禄六世在《关于大小斋的宗座宪令》里说得很明白:克苦补赎是为帮助现代人领会天主是谁,祂对人有什么权利,基督给我们的是怎样的救赎。肉身的外在克苦要与对上主的内在皈依保持一致。
(玛28:10)亲爱的兄弟姐妹们:亚肋路亚!主真复活了!(路24:34)这是上主所安排的一天,我们应该为此鼓舞喜欢(咏118:24)不要害怕!
天地要过去,但是天主的话绝不会过去(玛24:35,谷13:31,路21:33)。天主永远不会过时,我们每日寻找他的旨意并遵守他的诫命有着深远的意义。
“找不到回家的路”也会发生在婚姻生活中。有一位朋友给我分享她的婚姻状况。她和丈夫非常恩爱,丈夫也很爱孩子们。然而,有一天,丈夫好像一下子失去了对自己和孩子们的兴趣,家对他而言似乎只是一个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