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阐明,「当执著于拥有并掌控,却罔顾数百万人取得基本必需品的权益;当经济和技术的不平等也是如此,因而撕裂社会架构;当依赖有限的物质进步,却对共同家园构成威胁的时候,我们就不能袖手旁观。
这些挑战在前两次以家庭为题的世界主教会议上已经提出,即“阻碍教育进程的意识型态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物质和精神贫乏,其实也就是在自己的生命中难以感觉到天主,因而如此地孤独”。
“圣座万民福音传播部”下属的“信仰通讯社”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之一,该通讯社旨在透过传媒让世人了解教会的传教使命,支持对传教工作的推动;通过推行圣召、灵修和物质援助鼓励传教工作方面的合作。
教宗说:“让我们想想我们世界的许多物质贫困、文化贫瘠、灵性匮乏。让我们想想那些居住在我们城市受到伤害的人、变得隐形的穷人,他们在一个过于忙碌且分心的社会普遍冷漠中,痛苦的哀嚎被压制下来。
理想不应该单单对自身实际有益,更应该对“人”有益;对提升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有益;对提升整个的社会文明发展有益。对于有信仰的人来说,就是提升人的灵性生活有益。
通过我们的祈祷使他们的精神需求长期受到关注,这比物质的援助更有力量!为所有志愿者和参与救灾工作的人们祈祷,愿天主鼓励他们,赐给他们力量和勇气,使灾区人民得到最有效的帮助!
对灾区重建物质方面的资助我们还会继续做,但我们教会在经济方面力量有限,只能尽力而为。而我觉得灾民们的心灵重建也应该得到重视和关注,如何使他们从地震的阴影中早日走出来也是一个迫切要做的工作。
这种付出已在物质层面有所体现,比如,印尼海啸、意大利地震、海地地震等灾难发生的时候,中国天主教神长教友已经开始积极奉献爱心,合作捐助当地灾民。但是,在人力、信仰和文化层面提供援助与服务还没有起步。
他梦见天主在玛利亚生活中所完成的,以及在他自己的生活中所行的奇迹:承担起一个能够守护、保卫和传递物质和精神遗产的父亲角色。
他请在座的年轻神父和修生们警惕学院主义的危险说:主教派你们来这里,为让你们完成学业,也为让你们返回教区。但是你们作为神职人员回到教区比获得学位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