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今天对我们每一个人说:‘要勇敢,别向生活的重担屈服,别把自己封闭在恐惧和罪过中,而要到我跟前来!’教宗说:当事情不顺利时,停留在那里,躺在远处不动就错了。这似乎显而易见。
潘修女以细腻的情感、感性的语言、入微的心理描述将我们带入那个由经师和法利赛人营造的气氛沉重、杀机四伏的现场,深切感受到罪妇的羞愧、恐惧、无助和绝望,而主耶稣以他无上的智慧和无比的慈悲化危机为祝福,不仅让经师和法利赛人落败而逃
倘若缺乏圣神,我们必会封闭与恐惧。教宗列出三种对待圣神的态度。第一种就是圣保禄宗徒所谴责的迦拉达人的态度:认为可以依靠法律成义,而非藉着赋予法律意义的耶稣。
当我们彼此疏远时,我们就会自我封闭,变得孤立,无法彼此相遇,任由恐惧占据我们的心。我们必须学习超越自己,好能与他人相遇。如果我们不这麽做,我们基督徒也会罹患分裂之病。
此外,每位与会者都能在不同语言的小组讨论中发言,表达他们的希望、挫折、恐惧以及善尽职责的愿望。因此,我们首先要持聆听的态度。当然,我们也应该考虑一种策略,跟进会议后的发展,特别是遵循教宗方济各的指示。
只有因著天主的爱,才能击败死亡、罪恶、恐惧和世俗本身。教宗继续说,因此,耶稣并没有要求我们做伟大的事,或者行非凡之举,而是要求我们完成一件艺术品,即我们的生命。
当我听到一些新形式民粹主义领袖的发言时,我感到可怕,觉得这些话语散播恐惧和上个世纪30年代的仇恨。我说过,这种接纳和体面的融入进程是不可思议的,透过竖起高墙来面对。”
僵化源自对改变的恐惧,最终在公益的土壤散布障碍物,使之成为不可通行和仇恨的雷区。我们应始终记得,每一种僵化的背后都有一些失衡状态。僵化与失衡在种恶性循环中相互影响,如今这种僵化的诱惑变得如此盛行。”
最后,教宗祈求恩典,使我们都能相信“有了天主,事情就真的能改变”,因为“祂消除我们的恐惧,治愈我们的创伤,‘使干地化为喷泉’(依四十一18)”。我们也要祈求望德的恩典,因为它“激发信德,唤起爱德”。
教宗解释,在我们走向基督徒圆满合一的道路上,“我们也能因同样的原因而停止:困惑和恐惧”。教宗邀请基督徒不要害怕那打破我们传统和习俗的新颖之事,而是要“相互信任,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