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避高趋下,润物无声,恰如天主屈尊就卑,广施救恩。假如说基督像下降的雨水,那么我们就应该成为大地:坦坦荡荡,毫无遮拦,以低姿态自居。只有如此,救恩的雨水才会完全倾注在我们内。
二人死後的结局发生了转换:乞丐拉匝禄被接入天国,富人则在永火中受苦,祈求亚巴郎打发拉匝禄来凉润他的舌头。教宗说:现在富人认出了拉匝禄,求他帮忙,但他在活着的时候却假装没有看见拉匝禄。
第二户贫困户户主:刘润生.男.36岁.家庭概况:2002年家中住房被一场意外的火灾烧毁,雪上添霜的是妻子也在同年因病去世,两个儿子现在均在村里的小学二年级读书,还有一位年迈的老父亲,这是一个残缺而不幸的三世同堂的贫困家庭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当天的公开接见活动讲话中说:为那些蒙主召叫度默观生活的修女们,我愿意表达我和全体教会对她们的关怀,我重新邀请所有基督信徒支持隐修院,确保她们在灵性和物质上都无所缺乏,我们真的需要这些完全献身的人为教会和世界的祈祷
布道会开始时,董堂长上台致词,祝所有姐妹们节日快乐,他还指出我们不可与此世同化,吃吃喝喝的过节,应该以我们基督徒特有的方式来庆祝。最后,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钟神父上台讲道。
据龙港天主堂董邦志堂长介绍,龙港天主堂,始建于1930年,后因教友人数增多,原有的教堂无法满足教友的正常宗教生活,遂于2001年在老地基上扩建,于2004年8月份竣工,现有教友13000多人。
大堂建在老城村,大瞻礼均在这里举行,董伯诚、贾越峰两位神父在此服务。西边青杨村、北边东寨村各有一座小教堂,只可满足本村教友的灵修生活。
徐家汇天主教堂并不是上海目前尚存最老的天主教堂,在今天董家渡路和万裕街的交汇处,一所1847年的砖木结构的老教堂依然紧挨着有些破落的厂房存在。董家渡天主堂在19世纪曾是天主教江南教区主教座堂。
前年,借朝圣的机会,我们参观了上海董家渡天主堂,这是上海教区第一座主教座堂,肇始于1847年。它是参照意大利罗马的早期巴洛克代表建筑——耶稣会圣堂所建的巴洛克建筑。
她的圣口远近闻名,许多病家把无法治愈的病人,送去她家问仙,请她指点迷津。她的女儿叫刘德兰(化名),一次偶然的机会遇见了她的好朋友徐娟,徐娟是个基督徒,她力劝刘德兰信主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