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撒结束后,教友们深感此次庆典的庄重与意义,纷纷表示,作为教友,要积极投身教会的服务工作,在生活中践行福音精神,行彰显信仰之事,做心口合一之人,服从天父的旨意,走永生之路。
他强调,圣体圣事不仅是信仰的奥秘,更是我们生命联结的纽带,神父呼吁众人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圣体所象征的“牺牲与爱”。弥撒中,教友们依次领受圣体,以静默的祈祷与虔诚的姿态,表达对“基督真实临在”的信仰宣认。
每一次念玫瑰经,我们都应该先准备好心灵,将自己置入耶稣生命的奥秘中,因为玫瑰经是救赎奥秘中的一条道路,玛利亚要牵着我们的手走这条路。如果没有准备好心灵,那么,玫瑰经便成了空的祈祷。
然而,单凭自然和物理科学还不足以理解人的内在奥秘。教宗向医生们解释说:「我们若从人的整体考虑,我们就能格外关注最贫穷、困苦和被排斥的人,让他们也得到你们的照顾,以及公私立卫生单位的医疗援助和关切。
为此,橄榄山本笃会神父勉励众人敢于静默,敢于投入充满奥秘的默观空间,不再害怕夜晚和深夜中空虚和荒凉的危险。相反地,我们要聆听我们所缺乏的,聆听上主。
「在他的眼中,世界绝非死寂的景色:随著事物揭露其原貌,他觉察到更大的奥秘。」祈祷遂由此而生:祈祷源自于坚信生命绝非偶然,而是一个「惊人的奥秘,能在我们内激发诗歌、音乐、感恩、赞颂,甚至是悲叹和恳求」。
要找到话语表达心灵与天主相遇的深情喜悦是困难的,美妙的音乐却能表达天主对我们的爱的奥秘和我们对他的爱的奥秘。」教宗本笃十六接着说:「你们一定要记住,你们歌唱是项服务。」
在这黑暗的时刻,祂透过自己静默的奥秘说话。」(《上主的话》宗座劝谕,21)天主的爱掷地有声,本来是活于至高无上的恩赐,却在十字架的静默中发声。基督死后,大地一片宁静。
因为这一颗与生俱来的黑痣,别人说我是有福之人。那时候年少懵懂,我整天作着“幸福梦”。祈求老天将“幸福之神”早日赐于我身,幻想成为一个超凡人物。听了他们的“预言”我惊喜万分。“我有福?”
经市府研议后认为此案甚具价值,但依现行法令规定:凡市内学校、道路、桥梁、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均不得以未亡故之人名为地名。基于此一规定,该车站既不能以陈神父之人名为站名,但如何才能实现此一纪念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