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弱者的自杀,其共同点是这些人都不是真心愿意死,自杀只是呼救的信号,无奈的自杀者都有极端自卑感和强烈对自己的轻视、不信任,而这些人往往都怀有恨:恨亲人、恨制度、恨环境等长期的压抑,最后发泄到自己身上。
这些琳琅满目的各种各样的雕像,仿佛是从墙壁上生长出来一样,精灵般栩栩如生,像这样庞大的空心塔柱群,竟然显得很轻松、自然,它没有钢筋水泥和冰冷的石块的压抑,就像孩童随手在沙滩上堆砌的沙雕城堡。
有时我默默地问:人们为什么要‘压抑’玛利亚•玛达肋纳?为什么人们总是误解她的身份?
这是扭曲现实的认知,好像为了长者的生存,不得不把年轻人置于风险之中一样;为了年轻人的发展,就得压抑甚至牺牲长者的需要。世代之间的冲突是一种谬论,是冲突文化的毒果。
在去年的和平日文告中,我谈到「在每一位男士和女士的心中,渴望有一个圆满的人生,其中包括对手足之情这无法压抑的渴求──促使我们进入与他人共融,不再视别人为敌人或竞争对手,而是把他们视为应予接纳和拥抱的弟兄姊妹
为达到此目的,修女们有一个团体的辅导,同时通过帮忙孩子洗头、洗衣服、剪指甲等,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被关爱、接纳、信任、肯定、支持和理解,另外还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孩子在这个安全的环境中发泄自己内在压抑的情绪
理发后,教友们为他祈祷时,他突然放声大哭,好似要将压抑四年的情绪全都发泄出来。这时大家握着他的手,默默地陪着他。之后每次去探望,除了给他带日常用品,也带些圣书;农忙时,教友们前去帮助干农活。
宗教只要在民间自然发展,顺应人性,就会出现其正能量,相反,如果权力渗透其中,控制压抑人性,则随着权力作用的大小,宗教的作用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70年代中后期,一些异端在全国各地兴起传布,间接地激起了教友压抑的宗教情愫,促生了教会复苏的萌芽。80年代随着中国宗教政策的逐步开放,天主教会也开始走上了全面的复兴之路。
这时,压抑在她心底的热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她和王修女夜以继日地打扫房子,在教友家借床板、桌凳,请泥瓦匠盘锅垒灶,又聘请教友退休教师教文化课和音乐课,宋家村望会院就这样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