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也将把我们身上还需要赎回的一切,即我们一生的欠缺和过失带到天父家里。这就是我们生命的目标:一切都要完成,都要转化为爱。如果我们相信这一点,死亡就不再令我们害怕。
当天福音中门徒的好奇心是好的:他们渴望知道未来将发生什么事,耶稣的答复带来确信,祂「从不骗人」,却向他们许诺说:圣神「必要教训你们一切,也要使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
朱神父告诉大家:教会对这两位圣人如此的恭敬,不光是他们的身份是鞠养耶稣的父亲和母亲,更在于他们的德表确确实实是首屈一指的楷模,没有其他的圣人能够超越他们,他们把一切都以耶稣为中心,用一生守护耶稣,守护他的教会
教宗写道,斋戒意味著躲开为满足自己的贪婪而想要吞噬一切的诱惑;祈祷意味著懂得放弃偶像崇拜和对自我的自满自足;施舍则有助于我们走出为自己囤积一切的愚昧,以及不切实际的对未来的幻想。
多数家庭用不起私人或集体发电机的服务,因此家庭内一切用电都停止,冰箱、洗衣机、电视都停用了。寒冬即将来临,由于燃料价格昂贵,取暖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奢侈。
(苏14:11)每一位基督徒老人都应像达味王、加肋布那样生活,用自己的善言善行见证信仰,要利用一切机会向身边的人宣讲福音,让他们都来认识天主。
很多时候,这个社会集体无意识地陷入了法治原教旨主义,即认为一切矛盾都可以通过法治来解决,殊不知,没有自然正义的、不讲基本伦理的法律规则和司法行为,实际上无法真正解决深刻的社会心理问题。
回想我36年人生之路,天主对我的爱始终伴随着我,八岁失去父亲的我学会了如何坚强的靠自己生存,懂得了珍惜和爱自己的亲人及朋友,十年打工经历,尽管苦并且累,但无论是哪个领导,对我都关怀备至,他们关心我的未来如同关心自己的妹妹
否则,既无法前进,更谈不上迅跑,甚至失去生存能力。动物世界如此,社会事物亦然。教会,除天主的成分(这里不做讨论)外,就其人为因素而言,属于社会团体和组织形态,且是动态体。
虽然历经两千年的历史,但它在今天仍被奉为真理:那些不懂得感恩的人,永远不可能获得最大的满足,而他所得到的也终将失去。感恩之情就隐藏在这些话语中:心怀感恩之人将被赐予更多,变得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