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新慕道者王弟兄激动地对“信德”通讯员说:耶稣真伟大,这么多人为祂庆祝生日,祂给世界带来平等和博爱,带来了天上的福!原来,两千多年的人类历史,是由祂的诞生为纪元的,我好幸福,认识了耶稣。
普世博爱运动会长傅玛利(MariaVoce)女士见证了教会内各种神恩的重要性,演讲主题为“伯多禄与圣母玛利亚:二者同为新五旬节的典范”。她强调,在教会内存在著圣统和神恩,这两种恩典同为教会的“本质”。
具有“穷人教宗”称呼的方济各问候一位穷人朋友起源“世界穷人日”是先教宗方济各在2016年准备特殊慈悲禧年闭幕文告时获得灵感,并在当年11月20日(基督普世君王节)特殊慈悲禧年闭幕礼仪上宣布设立:“当世界各地的主教座堂
托朗枢机6月13日上午拜访位于伦敦西北部、全欧洲第一间印度教传统寺庙尼斯登庙时强调:「印度教和基督宗教共享许多珍贵的价值,其中怜悯可说是最重要的一个。」
这就是基督似非而是的理论:天主拯救不是藉由作为,而是通过让那人自己行动来拯救。不是用力量击败邪恶,而是将爱的软弱接受到底。
原因不外如下几个方面:一、以基督信仰为主流的西方世界目前的确存在一种释方丈所说的信仰危机,但这种危机源于人们因多元化、世俗化和现代化而对教会传统的教条教义和管理、牧灵、福传等模式产生的质疑与冷漠。
周口基督教源远流长,从1883年英籍传教士戴德生牧师在这里建起河南省第一座基督教堂,一百多年来,教众已发展到50多万人,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天主教不只是简单的信仰问题,而是告诉人们真理所在,尤其教义中倡导的“信”“望”“爱”,引领人们积极向上充满爱心地生活,让人们上升到另一个道德上的更高层次,由简单的爱己爱人升华为博爱精神,使人们具有更开阔的眼界
我们希望广大神长教友继续发扬基督博爱精神,发扬教会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身体力行,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患难,为社会分忧解难。
秉承基督“仁慈、博爱”的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2006年9月16日,天主教北京教区、天主教忻州市若瑟爱民服务中心在山西省忻州市晏村天主堂合作举办了“献出一份爱心,撑起一片蓝天”的扶贫助教献爱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