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好不好?不好。为什么呢?这样的人太自私了。其实,人的生命起初就是在这种情形之下成长,开始有追求。二是为了自己而爱所信的天主。这样好吗?好。
我们每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们所有人:一个不好的念头出现在你的脑海中,你感到有做这件事的欲望,或者说别人的坏话......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诱惑,我们必须努力不屈服于这些诱惑。
圣经中所记载: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玛6:21)。正因如此,贫穷圣愿势必挑战金钱的崇拜,并对社会提出了先知性的诉求。
你说奇怪不?当我走出神父卧室的一刹那,天立时就亮了。雄伟的教堂在晨曦的沐浴下,熠熠生辉,我迟疑地走了进去。呵,这么多教友,圣堂几乎要被挤爆了!
若望福音写说:“耶稣注视着他说:你是若望的儿子西满,你要叫刻法,意即伯多禄”(若1,42)。教宗说耶稣并不是常给他的门徒们更改名字的,除了给载伯德的两个儿子取名为“雷霆之子”外。
如吵架的时候,我们常听到你总是这样,你老是这样!、你从来不那样,你从来不那样……你可以提醒,但不要拿起特例当定例,更不要把一件单独的特定的事项当作永远不变的事实。
你理解其中的区别吗?不是随心所欲地说出脑海中所想,而是思考自己要说什么。他不作出空洞承诺,而是尽力实现承诺。即使在享受乐趣时,有节德者也会审慎行事。
《马尔谷福音》记载:“无酵节的第一天,当他们祭杀逾越羔羊的那一天,他的门徒们问他说:‘你愿意我们去哪里,给你预备吃逾越节晚餐?’”(谷14:12)。这虽是一个切实问题,却满含期待。
教宗府讲道神师说:「教宗方济各的宗座劝谕省思了信德与行为,因为当你展开那与基督相遇的幸福愿景後,你便获得了救恩。
教会强调文字福传的巨大价值,切愿神长教友藉着教会书籍报刊的滋养,丰富和提升信仰生活。我们这代人,岁数大些的经历了文革的磨难;中年人,成长于信仰的空白期;青少年则处于社会转型期,被世俗化的浪潮裹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