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地,以宗教信仰为起点,我们可以成为和平的缔造者,而不是漠视战争和仇恨的懒惰观众。宗教为和平与友爱服务。
不过,没有人相信他对于教会的批判是缘于私人恩怨或者对于教会的仇恨。恰恰相反,他的批评来自于他对于教会深沉的爱。他对于基督宗教的爱是无可置疑的,其自始至终坚持自己的神职身份就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例子。
保禄宗徒写道:‘基督是我们的和平,祂使双方合而为一;祂以自己的肉身,拆毁了中间阻隔的墙壁,就是双方的仇恨。’(弗二14)。亲爱的朋友们,你们也要藉着天主的帮助,努力拆毁阻隔的墙壁,建立共融的桥梁。”
在卡托维兹主持大典并非巧合,正是在这里,在二战时期,年轻的马哈神父被仇恨信仰的德国纳粹政权杀害。1939年,纳粹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教宗说:“对战争的仇恨与愤怒,我是从我祖父那里学到的。他经历了1914年的皮亚韦战役,并传给我这份对战争的愤怒,因为他告诉我战争的苦难。这在书本或其它地方学不到。
我们恳求祢,在纪念和庆祝祢诞生的大庆节时,再度降临我们每个人心中,以祢缔造和平的教导,化解人心的仇恨,使人人能携手合作,共谋大众的和谐与幸福,使我们的世界真能享有永久的和平。祢是和平的主宰,永生永王。
小店孙秀玲大姐来自东北大兴安岭,她深有感触地分享了当年丈夫抛弃她们母子,使他们流离失所的痛苦,因着天主的召叫,她走进教会的大家庭,成了天主的儿女,积存在心里多年的仇恨也消失了,靠着祈祷,她的儿子健康成长
教宗指出,这篇读经提醒我们,“在严重又恐怖的冲突中,上主爱每一个人,而且祂眼里容不下任何形式的分裂与仇恨”,因此我们也是如此。
利玛窦、康熙、耶稣会士,还有1939年梵蒂冈,都采用回避儒家宗教性的办法来承认祭祖行为。这是实践中不得不采用的办法,如果今天中国天主教会仍然用这个办法说服各界,也是可以的。
对于中国东方大国和一个普世性的宗教——梵蒂冈之间,出现了一些摩擦问题,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天主教从方济各沙勿略及利玛窦传入中国的那个时候到现在400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