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强调:福传永远不是孤立的行为,而是教会的行为;一个真正成熟的团体应该走出自己的围栏,把耶稣的希望带到边缘领域。 信德是天主的宝贵恩典,这一恩典不应该被据为己有,而应该被分享。
教宗强调:“为了面对这些挑战,重要的是以创造性的忠诚,从基督信仰遗产中汲取灵感,因为这个遗产塑造了欧洲大陆的真实面目”。
特别是主基督在十字架上彻底的牺牲和自我奉献,应成为我们今日牧人的典范,今天的世代,虽然挑战和机遇、成功和失败、贪婪和自我满足时在身边挑战我们,但我们能为主所选,也为主所用,这一切皆是天主在祂对世界的永恒计划中所给予我们的恩典和祝福
而且有不少时候,有的教友在奉献弥撒的时候,对天主的全能和仁慈发出挑战。特别在追思弥撒中,要求神父必须要提出自己已故亲人的圣名。好像不提出来,天主就不知道,炼灵就得不到。
教宗说,懂得爱的人不会浪费时间为自己哭泣,而总是看到能够做的具体事情。正如若望教宗所言:‘我从未见过一个悲观者能做完某件善事’。
教宗说:“主耶稣来是为给这个世界带来生命,祂从不止息地赐予生命,向我们狭隘的算计、平庸的期望和理智上的肤浅提出挑战;使我们检视固有的观点和确定的心态,邀请我们进入一个新的视野,以不同的模式建构现实。”
“今天,生儿育女被看作是家庭要自己扛的重责大任。然而,这不幸地限制了年轻世代的思想,他们在不稳定中成长,甚至处于幻灭和恐惧中”。人们感到孤独、被迫只能指望自己,这是很危险的事。
这时,又想到神是否也同意我的想法,早点了结自己在地上的愁苦,好回去天家见主面。于是,我便打开圣经看看神会否给我答案。
比如,一个人看谁都是坏人,那么他在别人眼里一定也是有问题的,但反过来,如果一个人看周围的人都有自己所欠缺的长处,都可以做为自己学习的榜样,那么他才是一个“健康”的人,所以,自我反省和灵修是一个人(神父)
福音的传播者是“基督的芬芳”在三位福音传播者分享了信仰见证之后,教宗反思了他们的福传工作及挑战。教宗透过若望福音记载的“玛利亚用极珍贵香液抹耶稣的脚”(参阅:若十二1-11)的故事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