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体圣事的记忆不是一种抽象、冰冷和肤浅的记忆,而是活生生和令人欣慰的天主之爱的记忆,是懂得牢记和效法的记忆。在圣体圣事中具有品尝耶稣言语和举止的全部乐趣,祂复活奥迹的味道,祂的神的芬芳。
教宗指示:读经员必须真正受到适当的培育训练,而弥撒讲道内容更应该提高水准素质,避免泛泛抽象的话语,不可漫无止境地空谈,免得把听讲的教友吸引到讲道者身上,而迷失了福音讯息的中心目标。
教宗接着表示,在《圣咏集》中找不到虚幻和抽象的人物,圣咏不是在书桌上创作完成的作品,而是源自于人向天主的呼求,往往从人类痛苦生活的经验中发出。
他们不讲抽象的理论,而是把他们的所见所闻说出来,即见证耶稣死了而又复活,证明他就是主默西亚,只有相信他才能得救。宗徒大事录记载伯多禄这样说:这位耶稣,天主使他复活了,我们都是他的见证人。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够摈弃抽象的爱的说教,把自己的心灵打开,并在用心接触他人的生命时,发现自己心灵中所拥有的更多的宝藏。
教宗指出,若望谈论天主的爱,不以抽象的方式来谈,而是以具体的,可以证实的方式来谈。
一个对人而言抽象的神明,我们又是从哪里知道天主的属性呢?正如有个门徒就问过耶稣类似的问题,希望能了解那位不为肉眼可见的天主。斐理伯对他说:主!把父显示给我们,我们就心满意足了。耶稣回答说:斐理伯!
他说,「实事求是的谦逊」帮助我们避免从神学的角度提出「过于抽象、几乎矫揉造作的婚姻理想,远离家庭的具体处境和真实机遇」。「我们若不聆听现实情况,就无法理解当下的需求」。
不是以抽象的方式解说天主圣言,而是将福音的永恒真理贴合于人们的实际生活中。主耶稣基督常常用浅显易懂的比喻给人讲天国的道理,今天的司铎弟兄们完全可以向师傅耶稣学习讲道的技巧。
我们能将日常生活这个马槽,转变成一个欢迎的床铺,天主的临在再不是一种抽象的体验,只是保留予神秘主义者、哲学家或神职人员能体会的,而是成为脆弱的肉驱、成为可见和弱小的婴孩,并让所有人体验和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