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时间2025年5月9日周五上午11时,教宗良十四世在西斯汀圣堂与众枢机举行选举教宗枢密会议闭幕弥撒。弥撒中,用英文颂读读经一,读经二则以西班牙语颂读,而福音以意大利语颂读。
对于教宗本笃十六世辞职的事件,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在震惊之余有着不同的反应,但更多的是对教宗的理解、支持和赞赏。
朝圣队伍拜过耶稣十四处苦路后到达山顶开始了弥撒圣祭,首台弥撒由周至教区吴钦敬主教主祭,吴主教在讲道词中重点阐述了十字架的奥迹。
从耶稣诞生到被钉十字架,从建立圣体到十四处苦路应有尽有。最早的一张是30年前的耶稣圣心像,最近的一张是2003年的新版耶稣宝血像。圣像种类繁多,设计新颖,图案别致,造型独特,异彩纷呈。
随后,副本堂汪志永神父带领教区的修女们及全体教友们在教堂内再次朝拜了耶稣受难十四处,再次随耶稣走上加尔瓦略上,参与耶稣的救赎工程。随后教友又进行了亲苦像仪式,以安慰为人类而受苦受难被钉死的救主耶稣。
自2000年教区霍成主教把杨家山确定为朝圣地以来,原有的小圣堂已难以容纳众多的朝圣的教友,十四处苦路也因年久开始坍塌,亟需修复。在圣地塑一尊圣母像更是教友们多年的期盼。
继而蛇行建碑亭结合的苦路十四处。第一处亭子柱上写:“拜苦路诵圣经信德之源”,“守十诫奔基督天国之乡”。横批:“救赎奥迹”。进入松林开阔处建高3米苦像和50平米场地及祭台,作为感谢救恩祈求降福之处。
在它的峰顶上建有一座典雅宏伟的大教堂,堂后有半球形的星象台,四周林木茂盛,在羊肠曲径的山道上,有十四处苦路圣像,每处有一座砖亭,里面雕有耶稣受难的事迹。十四处苦路的末处,便是佘山圣母大殿。
1993年,教区又筹资重建了大型露天十四处。2002年3月,在北京“一会一团”工作的刘长水神父出面与各方协商,使整座圣母山得以落实。
方舟之木与十字架之木雨果·拉内指出,教会之外没有救赎此种新近出现的表述方式其实可以追溯到后期犹太思想。诺厄在灭绝其他人的洪水中得救的记述甚至是基督信仰神学思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