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基督宗教推动文化教育基督宗教推动了中世纪欧洲学校、图书馆的建立和大学的兴起,形成基督教文化教育及文学艺术发展。
正如在中世纪靠念玫瑰经打败了种种异端邪说,保存了天主教的纯真一样,今天我们仍然要靠着念玫瑰经去传扬圣教,扩展基督的神国,“在广阔及充满生机的亚洲收割信仰的庄稼。”(教宗本笃十六语)
他引用中世纪神学家威廉·蒂里的话说:天主发现他的伟大从亚当开始便引起人的反抗;人感到自己的存在受到限制,他的自由遭到威胁。因此,天主选择了一条新路,变为一个婴儿,成了依赖他人的弱者,需要我们的爱。
他恢复暑期之前周三公开接见活动讲述的系列题目,也就是介绍中世纪教会伟大的作家。这次他向眼前八千多位来自各大洲的信友介绍了生活在第九第十世纪之间的法国著名隐修圣人奥多内(Sant’Oddone)。
本台记者贝杜托请利普尼察的西满的同会会士,路易吉‧佩鲁吉尼简单地介绍新圣人的生平:答:西满在1435-1440年间生于利普尼察穆罗瓦讷,他是波兰中世纪的人。
这件中世纪造型艺术的杰作,至少有五个原始大理石雕像留存下来,包括圣若瑟、两个站立的贤士、一个跪着祈祷的贤士,以及牛和驴的头部,另外还有一个坐在岩石上的圣母和圣婴,尺寸较大:高约一米。
艺术史专家认为它完美地结合了所有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和装饰元素,具中世纪晚期风格的唱诗台是德国最大的,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有预留给教宗和皇帝的座位。
到了中世纪,一些特别敬礼圣母的人士也将圣母称之为海星,其意也在说明圣母就是带领我们由茫茫世海进入天国港口的指路明灯光耀海星!
还有一些人,他们专门研究耶稣出生的历史背景,耶稣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耶稣在历史上的道德影响,耶稣创造的基督文化与中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关系,等等。但这就是信仰吗?
德国《世界报》认为,目前欧洲中世纪风俗的流行,也助推了盔甲热。当记者问他们是否担心同行的竞争时,他们表示不会,因为舒密贝格铁匠铺的家族历史、手工技术以及声誉,是无法被模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