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给我的谆谆教导,感谢教会这个大家庭给我的温暖,让我顺利地度过了慕道学习阶段,快乐地领洗入教,成为一名天主的儿女。
只记得村里人都称呼他为于修士,后来被祝圣为神父,大家总是投以赞慕的目光。不知什么原因,当时曾有人对他的司铎之称不认可,而他却表示;“是又怎样?不是又怎样?反正我要为基督工作一生。”
可喜、可贺、可敬、可慕。如今,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圣教广扬,丰衣足食的舒适环境之中,我们是否也拥有这种执着理念呢?我们的所做所为又如何呢?我想,应该各自扪心自问一下比较合适吧。
在我慕道近一年的时间里,一本要理问答我几乎都背了下来。记得那是1996年的春天,神父和会长带着4个望教的姐妹来到我家,与我和我的母亲一起领洗,就这样我成了一个基督徒,真正成了主的女儿。
姨父告诉我们,他们住在城北,和女儿住在一起,他们是到这里来慕道的……公交车来了,大家依依惜别。寒风卷起尘埃,落叶漫天飞舞,小姨立在风中,瘦小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
团体负责人李点红向神父提交盟约和派遣的名单,神父一一选读名单上的姓名和圣名,排队上前的青年组成员用撒慕尔先知的话回应那呼召——“主,我在这里”。
从耶稣的话中,便可以推想到当时一般犹太人的慕道心情。圣殿除长廊之外,也有小房间可供小组使用,不过为数不多。耶稣当时在何处听讲,圣经没有注明。何处听讲不重要,只要耶稣听讲是事实就好了。
作者用古文字、古典文献以及古天文记载等大量的实证与考证材料证明,先贤们是何等的敬虔慕道,迥异于秦始皇之后的中国人,他们信仰上帝,其所信仰的上帝与希伯来上帝具有同样的品质与位格。
当我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快乐的生活与保持着沉默时,有没有想到: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多少教外朋友心灵空虚而饥渴,等待着福音雨露的滋润和我们对他们的关怀与帮助;有多少慕道者,在受着魔鬼的缠绕而需要我们的祈祷与关注
许多外教人对天主教产生兴趣,进入慕道期,首先是因为我们的善表,从我们身上他们看到了爱的力量,看到了天主的光荣。从古至今,凡是有作为的传教士和传道员,无不在灵修上下功夫锤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