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友藉着圣事可以分享耶稣救赎大恩,教会为充分发扬爱德博施济众,特别仿照圣事而设置了一些神圣仪式,简称“圣仪”。圣仪又称“小圣事”、“准圣事”或“圣物”。
现在,临时文稿已经订正,并由教宗亲自附上注解,在圣座网路上公诸于世,人人可以阅读参考。我们都知道教宗在里根斯堡大学的讲演曾引起伊斯兰教世界的极大不满,认为教宗对伊斯兰教失敬。
而判断的眼光一旦可以进展的足以长远,对历史问题的具体判断必然有所不同,中国天主教与社会的融合当属这一类问题,因此我非常赞赏汤汉枢机所说:需要讨论的不是要不要、该不该、能不能,而是如何进行。
我们应对移民现象的方式,可以检验出我们是否具有人性,是否尊重人性尊严,尤其能检验出我们是否对患难弟兄姐妹心怀友爱之情。
这些关爱、温柔与呵护的微小举动可以令人想到上主与我们同在,祂亲近我们。如此,我们便敞开了慈悲之门。
透过这个比喻,我们可以隐约看到隐藏在其中的第三个儿子——耶稣。教宗解释说:这位圣子兼仆人延伸了天父的拥抱与心肠。天父接纳荡子,洗净他脚上的泥土,为庆祝宽恕而摆设筵席。
教宗举例说,当建筑师观赏一个作品时,他可以心生嫉妒,冷眼旁观,也可以抱持喜乐又「和善」的态度欣赏作品。教宗说:「新盟约改变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以这新的心灵、这新的思想看待上主的法律。
那个手拿水壶的人正是我们,这水壶或许有些磨损,但仍可以给祂水,也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总是宝贵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东西可以送给他人。午餐结束时,每个人都获赠一部福音。
你可以想想亚巴郎的天主,祂走近你且对你说:‘你要起来,在我面前行走,做个无可指摘的人;你要起来,注视远方,向前迈进;你要相信、盼望,不可放弃。
一些新教的朋友对神父有赦罪的权柄持有非议,认为神父也是一个人,赦罪是天主的事,只有天主有赦罪权,人可以直接向神求宽赦,不需要向神父告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