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来说,实在无力承受这一切痛苦,但我知道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意义的──它能弥补耶稣苦难所不足。 我也祈求上主让我好好生活去爱我太太,抚慰她,带给她幸福。
在教会的历史中,在我们纪念耶稣的苦难时、纪念祂的屈辱时、纪念祂的贬抑时、纪念祂的贫穷时,主耶稣继续卑躬屈膝,藉着这‘饼’使我们变得富有。
教宗又指出:事实上,耶稣的整个一生,包括他讲的话、他的救赎行动、乃至他的苦难、死亡与复活,都因为他与天父的关系而具有意义。
教宗继续说,保持精神合一是要求我们有耶稣基督在苦难中的那种谦卑、温顺和宽宏大量的态度。我们的手和心需要让基督爱的纽带来束缚,他为了我们甘愿做仆人。
在那里就如在其他地方,基督活出了他的苦难。尽管接受基督为主的人数在增加,但也有一些人拒绝他,忽视他或迫害他:扫禄,扫禄,为什么你迫害我?(宗九4)在中国的教会,特别是现在,需要普世教会的祈祷。
(16.3)关于教友及家庭「在中国的天主教会于近代历史最艰难的时期,教友们不论个人或家庭,或作为神修和使徒运动的成员,均对福音表现出完全的忠诚,甚至为基督付出苦难的代价。
教宗进一步解释说:耶稣正在朝向他的苦难、死亡与复活,他完全知道这一命运。祂愿意与自己的门徒们一起享用这次同以往完全不同的晚餐,因为这是祂的晚餐,祂要在这个时刻作出全新的奉献,就是奉献自己。
因为我们总不能明白天主计划的深远,他往往会在我们蒙受奇恩异典之前,先给我们一些苦难,正像圣女大德肋撒由亲身体验所总结的名言哪里有痛苦和十字架,那里便有天主的恩赐与照顾。
人们都知道耶稣是慈善的牧人、罪人的救世主、苦难者的安慰。我们的印象中,他是仁爱、良善、温柔、忍耐的。可是从上面耶稣的一段比喻中,觉得他怎么也会讲出这样严格的话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1994年6月25日,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在接见来访的古巴主教时,第一次公开谴责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制裁,指出任何企图惩罚古巴政府的措施都会加重古巴人民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