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山天主教传教历史悠远漫长,1860年由法国籍神父在此修建该教堂,200余年来历经中外10多位神父,在这片茂密的大山深处辛勤为主耕耘、传播福音!文革后期,教堂曾被停用、拆毁。
塞梅拉罗枢机表示,“马哈神父帮助人们时,不在乎他们的国籍、宗教信仰和社会地位的差异。今天,他的榜样是极其宝贵的!”但是,马哈神父的这些对他人的满溢、无偿的爱德和爱,纳粹分子不喜欢。
石碑上已经用中文和拉丁文刻上了死者的名字、年龄、国籍、去世的年份和在中国生活的时间。南怀仁神父的“祭葬”葬礼显然是一个中西合璧的葬礼。
玛利亚·加西亚修女触摸基督的肉体,她教导我们不要因此而感到害羞、害怕和厌恶。
黎鸿升主教也是继林家骏主教之后,400年来澳门教区史的第二位澳门国籍主教。
那时的绍兴总堂仅有三千教友和3位国籍神父,而且教友很分散,大多在穷乡僻壤。雷神父虽然努力工作,但困难仍然很大,尤其是语言方面。
根据2002年高隆庞出版的“ChinaExchange”通讯上的一份资料显示,几年前,澳大利亚天主教会的基本情况如下:人口17,753,276教友人口4,799,581教区32个主教40神父3,110修女
今年我第四次朝圣,逗留时间很短,当船抵码头,已有一年长修士驱车等候,承蔡修女引导至山脚会客室,会见李达修院牧,院牧温文儒雅,安详恬静,散发着特有的默观隐修气质,令人心仪!
香港于一八四一年开教以后,初时先后由来自瑞士、意大利、法国传教士出任监牧或代监牧,牧养居港教徒,直至一八六七年,宗座委託米兰宗座外方传教会全面负责香港教务,及至一九六八年白英奇主教辞任离港,国籍的徐诚斌辅理主教随后亦接掌教务
作曲者是保禄·因伍德,一位英国籍平信徒作曲家,他非常聪明,在英国天主教会中极富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