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教友们团结一致,互敬互爱,为亡者祈祷,献钱献仪,使外教人感到“教会有真情,教会有真爱”,触动了他们的心灵。
天主之爱——连一只小麻雀都不会疏忽,连我们的头发都被一一数过——如此精致,虽微小之至,却彰显天主之真情大爱。这是我们最大的定心丸、舒心丸和暖心丸。
这种真情是来自其内心的感动。如何在日常生活及团体中热心侍奉与跟随主耶稣?这是每一位信友及修道者需要学习和追求的目标。杨牧早在做本堂神父时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代代年轻人。
谈到到灾区后的感受时,柳修女说:“最让我感动的是‘患难见真情’。我们来到灾区后,坐车、吃饭都是免费的,志愿者、司机等等大家都是义务奉献,让人感觉好像到了共产主义社会。
中国的神学教育亦有同样的倾向,普遍关注的是知识的传递,而不是人格的整合;所用的方法多是灌输,而非启迪或引领。这表现在三个方面:入学考试、课程的设计与讲授方法、成绩的考核。
王充把梦看作是命运的传递者,而不是把它当作有决定权的东西。
第二个显而易见的希望标记应该是具有“满怀传递生命热忱的观点”(诏书9)。今天我们看到世界“已失落传递生命的渴望”(同上),出生率惊人地下降。
韩芳国做会计工作,经常和银行打交道,熟悉之后,没事的时候就把信仰传递给他们,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也很感兴趣,甚至有时主动地对她说:来给我们讲讲你们天主教吧!韩芳国便趁此机会把福音的种子播在了他们的心中。
聆听天主的声音,随从圣神的引领,善用天主的恩宠,借着他圣言的滋养,使我们在他内获得丰盛的生命,成为影响生命、传递生命、孕育生命的人,也如教宗所言,让我们真正成为唤醒世界的人。
把主的命令传递下去,用自己的行动传布真道,青年人将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毫无疑问的,自己没有的,我们不能给予别人,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灵性生命,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促进教会的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