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幕文告中也强调,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并非进行战略推销或狂热地劝人改变信仰”,而只是受到与耶稣相遇果实的激励,“渴望把这项恩宠带给他人”。
(参阅:路七14;《生活的基督》劝谕,20号),以及「你起来,为你见到的事作证」(参阅:宗廿六16)。
帕洛斯基主教在发言中特别强调,“本地化靠的不是劝人改变信仰,而是见证”。这并非从高层强制推行一种文化,将别人的文化消除,而是保护临在于各种文化中的种子,因为“没有一种文化是完美的”。
诚如保禄六世教宗所言,教会“需要不停地倾听她必须信的、希望的理由及爱的新命令”(参阅:《在新世界中传福音》劝谕,15号)。
为此,教宗引用《你们欢喜踊跃吧》宗座劝谕,鼓励众人「学会看见含忍的天主子民的圣德」(参阅:7号)。接着,教宗称圣德是「教会的真光」。
寻求真理和善的真正体验,会按其本质在我们心内滋长,任何人只要深深体会被释放的经历,对他人的需要都会更为敏锐”(《福音的喜乐》劝谕9号)。
在一家玩具店里,一位小女孩为买一个玩具哭喊着,奶奶说她没有那么多钱,但怎么也劝不住,孩子依然哭个不停。奶奶转而安慰她说,等你妈妈回家过年时,就给你买。
教宗也提及《生活的基督》(Christusvivit)宗座劝谕和《真理的喜乐》(VeritatisGaudium)宗座宪令中的内容,指出支持“走出去”的学校和大学的一些具体方法,其中有:“初传、宣讲”的经验
这种爱的关注是真正为他这个人著想的开端”,并渴望寻求他的益处(参阅:《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199号)。
当我们内心不停有声音劝我们放弃祈祷时,我们要学习揭穿试探者的面具,或是只要“反其道而行”即可。(原载:梵蒂冈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