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耶稣之所以批评经师和法利赛人,是因为他们在信仰上虚假亵圣,在教导他人上欺压误导,在日常生活上贪婪表演。这些人看似虔诚善良,积极参与犹太宗教和社会的事务,实则是“宗教骗子”。
但是,有一点很肯定,在我们有生之年,与他人的每一次交往、对人、事所采取的每一种态度、所选择的每一个行为、所负的每一种责任,都是很真实地,很具体地在影响他人、在促成相关的事件走向结局。
因此,所有年龄和水平的运动员都需要参与进来,这样,身为运动世界成员的运动员就可以成为慷慨、谦逊、牺牲、恒心和快乐,同样,他们应该在集体精神、尊重、健康竞争和团结他人方面作出贡献」。
对如何体验到信仰意味着自由这个问题,教宗回答说:自由是天主赐给我们的大恩典,若不善加运用,自由就能使我们远离天主,使我们失去祂赐予我们的尊严。
如果我们考虑到教宗方济各在新文本中提出的思想,即人的尊严,那就更加如此了。此处需要注意到《教理》作出的修改。先前的目标是对人的卫护,由于机制尚未健全,人会遭到行凶者的暴行。
自己活要记得让他人也活着!当我们自己家里拥有更多的“食粮”和财富时,应该想到,可能由于我的贪婪和侵占而使其他兄弟姐妹们口不裹腹,失去尊严。
关于圣体圣事、司铎尊严、修道生活、贞洁问题、儿童教育等题材,都留下了他热情洋溢的文字。圣人在礼仪祈祷方面也贡献良多,今天拜占廷教会的常用弥撒经文,也俗称金口圣若望礼仪。
他解释道,接纳并不是要“占据他人的空间和生活,而是在他已经存在的土壤中传播喜讯,首先学习接纳和认出,在我们来到之前天主就已在他心中撒下的种子”。教宗指出,“天主总是在我们播种之前就行动。
问:今年教宗提出了通过教育促进互相尊重的反思主题。他强调要避免不公允的批评或毁谤,同时要特别尊重宗教领导人和宗教敬礼场所。我们能否把这看作是针对具体情况而提出的具体建议呢?答:毫无疑问!
对话是普世性的,对人类尊严和人权的强调需要不同信仰者互相尊重,相互了解并共同合作,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强友谊,提升各自的文化和宗教文明,并使这种积极的对话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