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高一志从明末天主教在中国的生存与发展的现实处境出发,极富策略性的引用了儒家经典为利玛窦文化适应的传教策略做了积极的而有力的辩护。
6、高一志从明末天主教在中国的生存与发展的现实处境出发,极富策略性的引用了儒家经典为利玛窦文化适应的传教策略做了积极的而有力的辩护。
申18:15-20;咏95:1-2,6-9;格前7:32-35;谷1:21-28今天是常年期第四主日,我们继续祈祷主耶稣保护我们和整个世界平安,更祈祷我们跟随主耶稣在每一个处境中承行天父的旨意。
只有人的灵魂健康圣善了,才会有身体的健康,才能明白生命的意义,才会了悟在各种处境中的价值。在第一篇读经中我们听到,当约伯只注视痛苦时,只有叹息生命的艰难和无意义(约7:1-7)。
人对当下的处境惶恐不安,主要是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或者盲目。主耶稣将“天国”带进了我们“今天”的生活,祂每天和我们在一起生活。同时,因着祂的复活升天,我们的“今天”也被祂带入到“永生”之中。
尤其在极其痛苦和无法明了的处境中,真的可以跟随主,信赖他会赐予幸福吗?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某些青年的经验而来,他们像你们一样在基督内找到了能够给予力量和希望的光明,即使是在非常困难的处境中也是一样。
三、让教友最欣慰的事情今日教会所面临的现实处境,既有社会的巨大变革所带来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的冲突与挑战,也有教会自身的角色定位、伦理评判、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分歧与碰撞,教会正经历着比过往任何时期更为严峻的考验
牛修女说:我原是孤儿,最了解他们的可怜处境,他们也是鲜活的生命啊!
问(刘国鹏,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研究员):本地化的表述,天主教会的本地化和基督教会所用的本色化,还有一说处境化(强调神学在本地文化中的生长),这些都是有相关性的,所以田磊神父所提到的文化互融这一说法似乎不太合适
1.当今人类的不幸处境与救恩论的使命主体主义:卡斯培在《耶稣基督》一书中指出,现代思潮的基本原则就是所谓主体主义或主观主义(Subjektivism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