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理简编314条说:耶稣怜悯病人,并多次治好各种残疾的人,这些都是清晰的标记,显示在他身上天国已来临,即战胜罪恶、痛苦和死亡。
她进入了十字架的奥秘,接受痛苦,向世界证明爱能使痛苦结出果实,痛苦则加深爱。正如若望保禄二世1998年在册封她为圣人的弥撒讲道中所说的:德肋撒·贝内代塔修女将十字架的学问钻研到底。
于是应验了耶肋米亚先知所说的话:‘在拉玛听到了声音,痛苦哀号不止,辣黑尔痛苦她的子女,不愿受人安慰,因为他们不在了’”(玛2,16-18)。
参观展览的教友阮氏花(NguyenThiHoa)告诉天亚社,她给一幅老妇照片深深吸引,照片里的老妇跪在圣母之佑教堂的圣母像前祈祷,看上去痛苦无助。
靠我们自己是不行的,我们无法制造安宁的平安、心理的平安、我们自制的平安,因为苦难始终存在,它或是痛苦、疾病,抑或死亡,苦难常有。耶稣所赐的平安是一份礼物,是圣神的恩典。
已经失去耶稣的,必须用痛苦和补赎的眼泪去找寻他,借着一个妥当告解,必定能在圣殿中再寻到他。
我们逐渐意识到婚姻不仅是一场浪漫的冒险,也是哥则玛尼山园:我们在为另一个人破茧而出前所感到的痛苦。
头部没伤着,这更增加了她的痛苦。想到这之前还在外打工,照顾七十岁的老妈,做家务,可是现在只能让老妈照顾她,四十多岁就要终身以床为伴,痛苦的眼泪流淌不止,厌世的想法儿无时不盘旋在脑海中。
有一式痛苦玫瑰经的唱词是这样的:架上高悬手足钉伤,临终七言圣意周详。呜呼一命低首而亡,山崩地裂日月失光。耶稣的最后七言像一把把利刃,句句直入肺腑,令人不能无动于衷!1.赦免的话:父啊!宽赦他们吧!
(亡者弥撒颂谢词)三、死亡是原罪带来的后果和惩罚人要接受死亡的痛苦和恐惧,人在死亡中的痛苦是不能免除的,因为人犯罪后害怕面对父、子、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