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18:1)一、导言:耶稣讲这个比喻,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亲爱的弟兄姊妹们,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常会碰到两个难题:困难长期不见解决,我们容易灰心失望;祈祷许久似乎无回应,我们开始怀疑是否有用。
吾主耶稣每天把身心痛苦的人托付给我们,好让我们继续在他们身上倾注祂的仁慈与救恩。 自宗徒时代起,就有为病人祈祷,以上主的名为他们傅油的惯例。
教宗解释说,追思已亡日紧密地与诸圣节连接在一起,就如喜悦和痛苦在基督身上结合,这是我们的信德和望德的基础。
教宗也不隐瞒他在这个国家生活中看到的一些令人忧虑的迹象,其中有些是近期的,有些源自过去,却继续造成许多痛苦。
我们的感情陷入了危机,我大哭了一场,静静地想:“主啊,我这么虔诚地爱你、敬你,为什么竟给我这么大的痛苦呢?”我感到信仰是一种虚幻,我灰心了,冷漠了,渐渐地远离了主,圣经也不看了,祈祷也不做了。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6月9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中表示,我们在悲伤痛苦的逆境中,在羞辱面前,都要选择祈祷、忍耐和盼望之路;在美好时刻,我们则要当心虚荣的骗局。
下午2点到4点的慕道时间,陈神父与教内外朋友分享了生命的奥秘:痛苦+爱=生命。神父以妈妈怀孕生孩子作比,说明生命的孕育必须以痛苦和爱作代价,痛苦的多寡常与爱的深浅成正比。
教理简编314条说:耶稣怜悯病人,并多次治好各种残疾的人,这些都是清晰的标记,显示在他身上天国已来临,即战胜罪恶、痛苦和死亡。
她进入了十字架的奥秘,接受痛苦,向世界证明爱能使痛苦结出果实,痛苦则加深爱。正如若望保禄二世1998年在册封她为圣人的弥撒讲道中所说的:德肋撒·贝内代塔修女将十字架的学问钻研到底。
于是应验了耶肋米亚先知所说的话:‘在拉玛听到了声音,痛苦哀号不止,辣黑尔痛苦她的子女,不愿受人安慰,因为他们不在了’”(玛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