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他,是我结婚不久,我和家人从村子里过,他拿着一根很长的棍子挡在路中间,追打着一些孩子,我们只好绕道而过。很长一段时间见到他老是感觉害怕。妈妈说他一般不打人的,那是别人在欺负他,他才这样做的。
我老公写字有些困难,遇到书写时,分享夫妇就让老公先说,再帮他写出来,说着写着,曾经的酸甜苦辣也成了一剂良药,让我感受到老公的爱。
今天收到了家里给我捎来的几份““信德””,看见““信德””的感觉就像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高兴,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打开来看……。
那天是去年的一个主日,弥撒后,我和先生从教堂走出来。“新发”,突然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愣了一下,循声看去,原来是一位大姐在喊我。
当时并不理解,也没有去体会是什么意思,直到年前,我的三姐被天父召回,我又想起了妈妈的这句话。三姐生病期间,一心仰赖天主,我一直期盼在她身上能有奇迹出现。
我和弟弟习惯了立场一致地站在妈妈一边。不是我们瞧不起爸爸,是这个人实在是一身的毛病。 爸爸爱吹牛显摆,还超级不识时务。我们不待见他,按说他就该躲到一边好好干活,可他还是个话痨。
因为,我的心情虽然和众人一样,喜迎救主,但在我的心底却有一种深深的伤痛在刺痛着我。去年的苦难主日,我回到了老家,那是我在过完春节后,第二次回去看望日夜牵挂的老父亲。
我出生在一个老教友家中,因为守着大堂口,所以经常可以看到修女发愿,修女教小孩子学习等。姥姥、妈妈常对我说:能当修女就当修女吧,多好。
我想到“依赖”让人成为奴隶,它常令人感到不满足,消耗人的能量、财富和情感;我想到追求时尚,它们让人由不可能的完美主义、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所驱动,把人商品化和损害关系。
我不是儿童救助方面的专家,所以我谈的可能对大家也没有特别多可以借鉴的地方,我从自己过去十年来做慈善教育的领域来谈一些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