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很多人认为耶稣是被犹太人,尤其是司祭长、法利塞人以及经师、黑落德党人杀害的。因为在耶稣的传教过程中,他们不断地对耶稣反感,反对,嫉妒,迫害,密谋杀害。
“因为我们所有的,不是一位不能同情我们软弱的大司祭,而是一位在各方面与我们相似,受过试探的,只是没有罪”(希4:15)。(连载十二)教宗本笃十六世/著
《梵二罗马弥撒经书总论》45号-信友藉“信友祷文”执行自己的“司祭职务”:为众人祈祷。
他所说的“有人打你的右脸,你把左脸也转给他”(玛5:39),同样是要求我们忍耐的程度该超乎寻常尽量扩大,但不一定要“生搬硬套”;他自己在大司祭面前也没有这样去做。
在第4章节中教宗在阐述了耶稣的大司祭的祈祷之后,接着便将笔墨着重在最后晚餐上,对这个在对观福音和若望福音中关于耶稣受死日期存在争议的主题深入反思。
这便是教会和它的司祭们与教友们一起热心追求世界上所有人精神与物质幸福的努力,过去如此,将来也要继续如此。”
我们还该明确,耶稣是在经受许多折磨、许多苦难,被长老、司祭、经师弃绝杀害之后才有了复活的光荣(玛16:21;谷8:31;路9:22),所以我们也该先为爱天主而承担责任、承担劳累苦辛,“参与他的苦难,相似他的死亡
(玛5:17))·他对大司祭说:我是,并且你们要看见人子,坐在大能者的右边,乘着天上的云彩降来。
这是若翰所作的见证:当时,犹太人从耶路撒冷派遣了司祭和肋未人,到他那里问他说:图片你是谁?他明明承认,并没有否认;他明认说:我不是默西亚。他们又问他说:那么你是谁?你是厄里亚吗?他说:我不是。
在与培肋舍特人的战役中,以色列溃不成军,3万人阵亡,天主的约柜被夺走,厄里的两个儿子也丧亡;「他们俩原是无恶不作的司祭,在史罗的圣殿内剥削百姓」。教宗称,这是「一场彻底的败仗,是子民远离天主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