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区司铎应审时度势,灵活调整福传的步调和方针。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使基督的福音应时地临在于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使我们所建设的教会成为当代人救赎的圣事。
在此,耶稣基督君王邀请所有他的追随者,勇敢地效法他,以自身生命中那个已经被恩赐的、没有人可以夺去的、来自上主的幸福去调和这世界的痛苦,并与每一位痛苦者在一起,成为他们忠实的伴侣,这些痛苦者就是那些孤儿、
临死前,他还在强调和重视这样的追求——一位传教士和基督徒应该追求的目标。乐铎!谢谢您留给我们的这份宝贵“遗产”!
在一个建立在象征物——面包和酒,身体和血——之实质性这一基础上的教会内,音调和音律是重要的,因此,将任何教宗在象征性方面的选择斥为无关紧要—&
过去教会对司铎地位的过分强调和重视,更强化了这种倾向在中国教会中的滋长和蔓延。许多修生晋铎固然是出于对基督的热爱,对教会的忠诚,但其动机中或多或少地掺杂着光宗耀祖的成分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但并非不可调和,因为两者都承认圣经的基础性地位。只要回归到圣经的教导,以谦卑和包容的态度对待不同阐释,就有可能在主要教义上达成共识。
他需要心系修院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并和他的核心管理团队及修士们生活在一起,如兄长般鼓励他们,像慈父般调和并引领他们,必要时纠正并挑战他们,真正临在于他们中间,陪伴他们。
在众口铄金的全球化上帝的各种学术和非学术声浪中,传统世俗化论不仅并未销声匿迹,而且还通过各种修正版的世俗化论如新世俗化、精英世俗化、长期世俗化论、富国世俗化等卷土重来,并且与各种非世俗化论一样,都在难以计数的民调和实证研究中寻求支撑点
我可以了解为何这周年弥撒使祖父的语调和情绪产生了如此重大的改变。二叔是五年前农历新年之前的一个礼拜,因为意外而过世的。
任延黎教授(中国社科院宗教所退休研究员):我觉得用词存在的区别是不好调和的,基督新教有基督新教的用语,天主教就有天主教的用语,但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往往熟悉基督教的用语,而不太习惯天主教的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