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是教会团聚的高峰,也是教会一切力量的泉源。礼仪生活使人能预尝天上的神味。使人能与天主圣三在喜乐中共融,在迈向天上的礼仪中与诸圣共聚主前。基督徒的圣化生活是圣事礼仪的延续。
台湾地区主教团礼仪委员会秘书潘家骏神父前言中文版《感恩祭典》的诞生日课经的革新:从《新日课经》到《每日礼赞》及《每日诵祷》圣事礼典的革新主教专用礼书的革新「礼仪年」的革新圣乐的革新礼仪空间的革新牧灵培育与礼仪革新结论
全国修院礼仪教授张秋林神父摘要:传统来讲,中国一直被称作礼仪之邦。这说明中国文化是以礼仪为中心的文化(儒家文化为主流的文化特征)。很早时候,中国就建立了各种与神明,生者和死者有关的礼仪。
中南修院礼仪教授白红卫神父序言一.本地化与礼仪本地化 1.本地化问题的产生 2.本地化的概念及历史演变 3.新时期教会牧灵工作的本地化需要及使命 4.本地化实践中的成果与问题,挑战与机遇 5.
这本书尤其探索了圣事与福传、礼仪与宣讲福音喜讯之间的联系。
如今的陕西凤翔教区蹇家滩堂区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十多人的读经组轮流读经,改变了堂区以往无人读经的尴尬局面;礼仪组按时打祭饼、铺祭衣,洗小白衣,保持祭台整洁;文艺组在节日演出舞蹈、手语舞等文艺节目,令教友们耳目一新
《读经小路》是香港思高圣经学会出版的一个小册子,简单、实际,是初学读圣经的小指南,教你读经的态度、时间、由何处读起、读经的三种方式以及用圣经祈祷等。本报转载过来,与读者共分享。
礼仪并非教会的唯一或全部行动,除此之外还有爱德、慈善和传教工作,但教会礼仪却是教会行动所趋向的顶峰,同时也是教会一切力量的泉源。教会礼仪的这种本质,自然而然地要求信友有意识地、主动地、实效地参与礼仪。
弥撒释义◆前夕弥撒12月24日晚间(晚祷时间前后,即午后五时左右)可举行前夕弥撒,这也是属于本节日的礼仪。
台湾一些教堂旁边布置在一个恭敬祖先的小祭台 农历新年台北总主教主持敬天祭祖礼仪.台湾民间山地人以传统方式庆祝天主教会庆典新加坡本土华人(peranakan) 天主教家庭重新布置原来的土地公小祭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