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帝汶刚到1百万人口中,大约10万人无家可归,其中一些人被收容在首都帝力的51个难民营内,但大多数人被迫投奔亲戚朋友。许许多多的家庭不再有房屋和财产。
此外,从伊拉克和叙利亚逃难而来的弟兄姊妹也将同我们一起祈祷,他们将携家带眷来到首都运动场参加弥撒圣祭,为和平与正义祈祷。
我们知道,战争为伊拉克基督徒带来沉重苦难,他们不得不逃难,因为他们被赶出自己的家园,伊拉克的这些地区不再有基督徒的情况历史上尚属首次。情况十分严重,教宗不断地表明立场,希望首先以政治途径结束战争。
我的许多教友就在逃难的人群中,为此,我们组建的和平小分队立即展开了救援行动、斡旋和平谈判。整整两个月的时间里,我每天奔走于难民、各派系领导人之间同他们交涉。两个月的焦虑,最后终于如释重负。
在这个事件当中,传教士能够留下陪伴也好或者愿意收留战争中逃难这也好,他们的这种精神是可嘉的,实际上在这个历史关系当中的确体现了一种信仰基础和社会正义关怀的精神。
方主教逃难商洛山脉。碰巧遇到井姓老者,在老者的帮助下,方主教避难于商洛一山沟中,该地区即为现在的龙山河。方主教每隔一两个月都会去一次西安南堂,当时南堂还在修建,他过去安排各种事务,然后回来。
赶程白冷,逃难埃及,隐居纳匝肋,默默付出,从来没有怨言,一辈子以木工养活圣家,圣经中几乎没有他的声音,这就是大圣若瑟;与圣若瑟一起辛苦养育圣子,心中滴血陪伴耶稣至十字架下,耶稣去世后给予宗徒信心与安慰,
2003年出版《黄杨木雕第一家》,其中耶稣背十字架、圣母抱耶稣、耶稣逃难、若瑟等圣经题材的作品,占了木雕部分版面的20%。整天伏案雕刻,是在土山湾时养成的习惯。
家主曹正先就是我的姨夫,信德特别坚定,所以敢于接待远来“逃难”的神父。更为特别的地方就是姨夫家恰好在离村较远的沟道深处,独自一家没有邻居,很少有人光顾。
圣经记载圣家逃难埃及时说“看,上主的天使托梦显于若瑟说……若瑟便起来,星夜带了婴孩和他的母亲,退避到埃及去了”(玛二,13a-14)。不问理由,不虑前程,不拖泥带水,干脆迅速的立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