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3月19日下午在圣玛尔大之家接见了宗座科学院创立的「世界学校相遇网络」(WorldSchoolNetworkforEncounter)约40人的代表团。
“宗教和平组织”(ReligionsforPeace)起始于1970年,是一个由高度代表性的宗教领袖世界委员会、6个跨宗教机构和90多个国家团体组成的国际多元宗教网络,全球妇女信仰网络和全球跨宗教青年网络也是该网络的组成部分
凭心而论,“信德”上的一些文章对我的心灵触动很大,例如,“信德”总212期10版上刊载的那篇题为“信仰的力量”一文,强烈地震撼着我信仰干涸的心。在夜深人静的夜晚,看着这篇文章,我不禁泪流满面。
想不到同学、同事、亲朋好友,看到我的文章,很感兴趣,有几个教友说:拿到报纸首先看有没有你的文章,先看你的文章,写得真好(这当然是鼓劲我的话)。使我认识到文字福传的重要作用。
总之不同的人好像都能从网络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快乐,得到心情的慰藉和压力的缓解。但是在网络传播中,个人隐私权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在2000年10月底,张秀荣阿姨看到了《保定日报》上一则标题为“让爱心成为永恒的牵挂”的文章后,作为当时已经从棉纺厂小学退休的教师,面对着将要失学的孩子们,张姨内心百感交集,决定向面临失学的李圆圆伸出援助之手
最近在“信德”上看到名为《司祭和祭司大不相同》的文章(10.20第38期),不由得让我想起在教会内广为流传的一些同类文章,《神父不是神甫》、《到底是阿门还是阿们》等等。
,也真的加剧了资源共享的时效性,因此也有人将网络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
每期的“信德”我都会仔细地看,优秀的文章很多,天主给了这些作者丰富的恩宠。我觉得写文章可以没有规则,不拘一格,但要写得感情真实,主题明确,少些华丽的、空洞的词语,文章一定会很精彩。
《信德》(FAITHFORTNIHGTLY)是河北天主教教务委员会主办的报纸,自1991年创刊以来刊登了大量关注社会问题的文章,内容涉及到香港澳门回归、奥运会申办、环境保护、妇女儿童问题、战胜非典、赈灾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