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信仰通讯社)—因信仰原因被杀的基督徒不是“牺牲品”而是“见证”。媒体在报道殉道者的事迹时应该注意用词的准确性、要体现出责任感,避免为了收视率、阅读量而耸人听闻、制造受害的氛围刻意造势。
(玛24:14) 福音的这句话提醒我们:福传和见证是密不可分的,如果福传没有紧随其后的见证,就不会取得丰富的成果。
(梵蒂冈新闻网)见证、窃窃私议和提问:教宗方济各11月8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讲道中省思了当天《福音》提到的这3个举动。
我怀念我的昙华林的小教堂,也怀念南堂,石室、徐家汇……每一个我走过的地方,都在见证祂的神迹,每一条我走过的路,都在见证祂的存在——造物主耶稣。
藉着祂我们可以成就大业;祂将使我们感受到作祂门徒的喜乐。5月19日:圣神使我们蜕变和更新,创建和谐与合一,赐予我们勇气和喜乐去传教。
珍妮,一位来自爱尔兰的朝圣者,充满喜乐地述说了她的故事: 我是在襁褓中就领洗的教友。虽然我每主日去圣堂,但只是一种惯性的行为。我的先生是印度教徒。然而,我们还是
教宗说,这些作品表示青年们明白了慈悲圣年的真正含义,即在世上见证和传递天主对祂每个子女的无限慈爱。教宗最後祈求玫瑰圣母开启他们心中的希望,常常保佑他们。
并鼓励教友要努力在天主的爱中和睦共融,在团结友爱中为主作美好的见证。这次避静收效很大,有很多教友,特别是老教友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做避静。他们下定决心,一定要改毛病,搞好与教友之间的团结。
他指出身为主教的人的基本标准是作基督的见证。教宗说:谁是复活者的见证呢?是那始终跟随耶稣,同宗徒们一起被立定为祂的复活作见证的人。
面对种种诱惑风浪,我们都该勇敢坚强,在不断呼求天主助佑的同时,更该同世俗精神作针锋相对的较量,用耶稣基督给我们树立的榜样和传授的圣训去战胜形形色色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