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刘澎:两个转变——中国基督教的前景(之三)
2012-04-27

相比,道教的神秘主义色彩与偏重养生练功的特征,虽然也能吸引一些人,但却使其在宗教上更为衰落。至于中国的民间宗教与民间信仰则更是重形式、重活动,只在民间、草根中流行。

发展文化的宗教
2006-03-15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本世纪下半叶在中国大地才产生的一种共识。继而也有人提出,宗教的发展是走的由宗教的文化文化的宗教这样一条路数。

印度:基督教传教士被冠以“印度教敌人”标签
2014-11-27

新德里(信仰通讯社)—基督教传教士是印度教的五大主要敌人之一。这是日前刚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闭幕的二O一四年世界印度教大会上发行的手册中阐明的。

圣座文化委员会全体大会:人类的未来,人类学的新挑战
2017-11-16

(梵蒂冈电台讯)圣座文化委员会於11月15日至18日在罗马召开全体大会,主题为:「人类的未来,人类学的新挑战」。大会探讨的问题涵盖:人类的形象在当今世界中正在经历怎样的转变?

教宗鼓励泰泽青年:增进慈悲的文化,以多采多姿的恩典充实自己
2017-12-29

教宗方济各致函鼓励这些与会青年「以重新发现与他人的相遇为基础,增进慈悲的文化」。这封信函由圣座国务卿帕罗林枢机署名。

大陆神父参加香港举行的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5-09-07

天主教香港教区的神哲学院与国内的“中国原创文化研究会”,合办有关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的学术会议。参加的大陆神父认为,跟教外学者交流甚有启发性。

教宗方济各批评“万圣节”倡导“关于死亡的消极文化
2019-11-02

在今天诵念《三钟经》时,教宗方济各敦促所有人明天到墓地祈祷,追思亡者,这是信仰行动,与今天灌输「死亡和死者的消极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

天主教慈善事业中国化进程中对传统中国慈善文化的认识
2024-08-01

摘要:汉口天主教知名教友陆德泽作为二十世纪上半期教会社会慈善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对中国传统慈善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在“中国古代慈善事业之概略及对于虹口圣若瑟慈善会之展望”一文中,他论述了我国古代政制“政在养民

香港:教区重视慕培育强调实践与团体并重
2011-10-14

香港教区周刊《公教报》报道,九月教区堂区慕团招生及开学之际,教会团体应强调在教友年加强慕培育工作。部分教会人士认为,慕培育当重视传授要理外,也要帮助慕者实践信仰。

城市化过程中的当代农村基督教
2012-11-30

香港神学院学者梁家麟博士从80年代至90年代末专注收集农村教会资料,着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村教会》(1999年香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