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新教背景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化急于事功,器局严谨而不够恢弘吧,反不如热衷艺术、性情浪漫、注重人文的拉丁文化能够积淀久远。
造成当不成神父修女的修道人心理压力大,生活困难,再也没有热情进堂参与教会的事,对主的信心连普通教友都不如了,白白浪费了大好青春,白白浪费了修院的陶成,甚至精神失常,成为家庭社会的负担。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神父若没有美善的榜样,讲的道理再透,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
吴玉芝修女说:“看到很多被感染的人去世,致使家庭妻离子散,苦不堪言,尤其是那些年轻人的去世,更是给家庭带来了致命一击,令我深感同情,有时我竟想,不如让我来代替他们吧!因为我无家无业,无牵无挂。”
与其失去时才领会,不如拥有时享受它,会享受拥有的是智慧的表现,而欣赏自己正是享受自己所拥有的,可见,欣赏自己是智慧的表现。 第三,天主爱我。我相信天主爱我,因为他首先使我认识了他并得到了救恩。
言行一致:承认自己永不如所宣讲的那样好。尽最大的努力实践自己所宣讲的。在改变自己(至少是尝试改变自己)之前,绝不试图改变别人。
教宗继续说:对於子女而言,任何教导和见证都不如看到自己的父母相亲相爱、互相尊重、相敬如宾、彼此宽恕,这使子女心中充满了真正的喜悦与幸福。
俗话说:好脑筋不如赖笔头!神父的道理、堂区的规章制度、节假日的通知等,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就显得比较正规和重视,而且容易让人注意!
对于教会规定的主日、瞻礼日的遵守,别说跟不上社会各阶层的重视(现在几乎都有双休日),甚至还不如堂门口的乞丐的算得准(主日瞻礼准时到,为了乞讨)。我们的原因是真的忙吗?还是没钱打车?回答:NO(不是)!
在和神父最后一次交谈中,我对他的服从听命、吃苦耐劳精神也有了更清楚的了解,曾有人劝他说,延安教区教友人数少,生活条件差,不如回陕西关中从事教务,但他却回绝说:正因为教友少,那就更应当在这里福传;作为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