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省悟到心灵深处的污垢并真诚悔改,让灵魂在坦白、诚信、正义与爱的触碰中不断洁净;每一次纯粹的忍让、宽容、帮扶、以爱还爱、以德报怨,让心充满基督的大爱;每一次平复愤怒、克制厌嫌、克服偏见、自我贬抑、谦和待人,让他人感受到愉悦与温暖
每当出现吸收他人的诱惑时,这不是建设,而是毁灭;每当浮现差别对待的意图,而不想彼此融合时,也是同样的情况。我们必须提高警觉,热切祈祷,以免这情况再次发生。
用心聆听比听一个信息或者交换资讯更重要,它论及的是一种内在聆听的能力,来获取他人的渴望和需要,来建立一种关系,让我们超越公式,战胜很多次对我们周围的人的生命进行分类的偏见。聆听常是一种旅程的开端。
当我们在帮助别人时,同样捐出来的还有我们的爱心,关心他人、真诚无私、不求回报。
首先,如果说在圣诞奥迹中,天主没有启示自己为高高在上,统治天地者,而是贬抑自己,屈尊就卑,下降地上,眷顾弱小者和穷人,这意味着,为了与祂相似,我们不应居于他人之上,而要贬抑自己,作服务者,成为帮助弱小者的弱小者
更重要的:是有独处的能力,不依赖他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也随之变化,如果你心心常常被某人或某几个人所占据,假如还以此为慰为乐,那么这样的独身生活就不够成熟,修道也是同样。
这个场面引起在座者的极大愤怒(参閲:路七44;47-50)。教宗解释道:按照那个时代的观念,圣者与罪人、纯洁和不洁之间的界线应是黑白分明。但耶稣的态度却不同。
蔡惠民神父:肯定成果了解差异讲座上,讲者之一、圣神修院神哲学院校长蔡惠民神父认为,宗教改革五百年来共融路上已有可见的修和,他期望更多基督徒团体在信仰上作见证,教牧间彼此交流,以活出合一愿景。
在场参礼者约有3000人,包括枢机、主教、司铎、男女会士和平信徒。在以同道偕行为主题的世界主教会议进程展开之际,教宗点出了三个关键词,即相遇、聆听和分辨,称之为教会省思的指南针。
洗者若翰引述依撒意亚先知的话来告诫我们:“你们当预备上主的道路……一切深谷要填满,一切山岳丘陵要铲平……”(路3:4-5)天主的道路,不会像山岳那般高,也不会低如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