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本笃十六世3月8日上午接见罗马圣伯多禄善会,指出每位基督信徒都有义务以精神和物质支持教会传播福音的工作。
元月九日当天,伊拉克总理马利基曾向基督信徒保证要保护他们,幷依法处理暴行。
他强调,若基督徒不分裂,宣讲基督的效力就会更强大。教宗鼓励天主教徒和福音派信徒建立友谊及合作关系的时机。教宗首先指出:让我们藉着基督并协同基督,帮助教会日益成为上主结硕果的葡萄树。
这位新郎就是基督,洗者若翰在正义的太阳面前让自己消失,他说:“我的喜乐已满足了,他应该兴盛,我却应该衰微。”若翰也培育了几位基督的首批门徒。洗者若翰以殉道结束了他的先驱使命。
1.祭台象征基督:祭台是基督的记号(参《圣堂奉献礼典》第四章4号及奉献祷词),因为在祭台上,庆祝基督的逾越奥迹,他把他的体、血给予他的子民,因此教会作家把祭台视作基督的标记,进而称呼:祭台就是基督。
与会者一致强调,平信徒及司铎教育、家庭福传、倡导更加隆重庄严的礼仪生活,将是2006年度的牧灵主要目标。主教们还表示,要理工作的主角应该是平信徒。
基督信徒与有良好意愿人士之间的交谈是不是很紧迫?之后有几位知名人士亲自现身说法,其中包括意大利前总理阿马托、摩洛哥驻教科文组织大使本纳尼女士和捷克共和国驻法国大使费舍尔。
这封牧函回荡着永不消逝的希望讯息:「基督已复活了!」这是赐予慰藉之恩的讯息,因为基督「是喜乐的使者,祂使万物欢欣」。
基督信仰传统根据依撒意亚先知的预言而称圣若翰为“先驱”,默西亚的宣报者。洗者若翰生在黑落德为王时代,他因为公开指责国王娶自己兄弟的妻子为妻而被国王囚禁。在圣人中,教会只纪念洗者若翰的生辰。为什么呢?
再就是恭读两篇圣经:第一篇取自伯多禄前书第三章第十四节到十七节,内容训勉基督信徒要安心受苦,因为因行善而受苦总比因作恶而受苦更好;第二篇取自马尔谷福音第十章第三十二节到四十五节,内容提到耶稣三次预言自己将受难和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