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顺治皇帝时,对负责修订历法的德国籍耶稣会士汤若望特别敬重,称呼他为玛法(满语:父亲)。康熙皇帝亲政后,任命汤若望的助手南怀仁神父主持天文、历法事务。
路德、慈温理、加尔文等新教教会传统的创建者和罗马公教会的修道主义传统,特别是罗耀纳﹒依那爵(SaintIgnatiusLoyola,1491-1556)及其创立的耶稣会精神等,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耶稣会圣母圣心堂也是格外别致,正祭台的背景圣像非常壮观,四周的小圣堂金碧辉煌,登上钟楼可以俯瞰托莱多全景,令人心旷神怡。
利玛窦、康熙、耶稣会士,还有1939年梵蒂冈,都采用回避儒家宗教性的办法来承认祭祖行为。这是实践中不得不采用的办法,如果今天中国天主教会仍然用这个办法说服各界,也是可以的。
宁选天主、更爱天主、或首先寻求天主,都是耶稣会的口号——“愈显主荣”——的真正精神。圣依纳爵指出:生命唯一的意义在于赞美、光荣与侍奉天主。
13世纪时,拉丁礼天主教会进入中国,方济各会士在北京建立总主教区,教会一度得到很大发展,但当16世纪耶稣会士进入中国传教时,并没有在北京发现信徒。
德肋撒初学期间,耶稣会毕勋神父到里修修院领导退省神工,他后来追述当时的情形说:辅导这位少女,一点也不费力。天主圣神在引导她,我根本不需要向她提出什么劝告。
另一位是耶稣会士Fr.VictorSalanga,一位严谨的学者,脾气倔强。如果有人上课没有带圣经,他就让该人离开教室,不留情面。如果学生达不到课程要求,他绝不会通融让这样的学生通过他的科目。
但是1610年,利玛窦去世后,接任他的龙华民神父,却对利玛窦的思想和传教方法持有不同态度,他在接任中华耶稣会总会长后,极力主张废除天、上帝、天主等词,认为容易使人联想到中国文化中本有的神祗,因而对至高者产生误解
我加入耶稣会是因为他们的传教圣召打动了我、他们总是走向边界。我没能去成日本,但我始终觉得,宣讲耶稣和祂的福音总是要走出去、迈开脚步。您反复重申“走出去的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