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廷各圣部发出的训令,应先有教宗的认可,主要是用来阐释大公会议文件或法令内容,例如救赎圣事训令。圣部及各委员会的其他文件还包括通告、指南、指引、声明等。
贫穷是母亲,它赋予生命,围墙则抵御世俗的侵扰。接着,教宗为度奉献生活的人指出一些方向性的准则:在选择上要有福音特性、在神恩上要忠贞、以服务为先、关心最弱小和脆弱的人、尊重每个人的尊严。
发言者包括圣座奉献生活和使徒团体部秘书长罗德里格斯总主教,以及圣座驻波黑大使佩祖托总主教等神长。所有即时活动均设即时翻译至18种语言,让不同国籍的青年能完全投入其中。
1969年起,当地主教热切渴望这礼仪获得认可;1988年4月30日,圣座礼仪部予以批准。在将临期第一主日的弥撒中,教宗方济各强调,这段时期是基督徒望德的根基。
因此,她们切莫对周遭的情况视而不见,或者逃离现实,却要「敏锐地应对痛苦和磨难,坚毅地向每个人宣讲生命圆满的福音」。
别具特色的基基团按照堂区需要分为五部分,其中福传部11个班组,礼仪部8个班组,爱心服务部有3个,青少童部4个,个体小组2个班组。
颁布这项法令的圣座礼仪与圣事部表示,这两位教宗为圣职人员和平信徒提供了卓越的典范,彰显了促进在基督内生活的美德。
圣座封圣部部长阿马托枢机在封圣大典开始之际简短介绍了新圣人的生平:巴西教会的2位教区司铎和28位平信徒在17世纪殉道;墨西哥的3位青少年在16世纪上半叶殉道;19至20世纪的西班牙司铎福斯蒂诺‧米格斯(
按教廷「圣职部」所发表的《终身执事职务及生活指南》(简称《指南》),「由于『礼仪是教会行动所趋向的顶峰,同时也是教会一切力量的泉源』,执事在礼仪中提供圣事性协助。
由于耶稣会于1773年被解散,中国传教士后继无人,于是,传信部于1783年命遣使会继续耶稣会在我国的传教工作,逐渐派大批传教士至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