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这次访问的重点基本上有三点,第一是再三谈论和平;第二是与《愿祢受赞颂》通谕思想一致的关怀受造界;第三是相遇文化。这三大点都涵盖在希望的幅度内。
耶稣开始在加里肋亚宣讲天国,驱除魔鬼,“有一个癞病人来到耶稣跟前,跪下求祂说:‘祢若愿意,就能洁净我。’耶稣动了怜悯的心,就伸手抚摸他,向他说:‘我愿意,你洁净了罢!’”(谷一40-42)。
从《愿祢受赞颂》通谕和环境、金融问题到性侵事件,该书描述贝尔格里奥教宗不是改革的主角,而是改革的不可或缺的灵修导师,尽管有许多压力、众多反对者、权力斗争、抗拒和危机。
不仅如此,教宗还期勉众人投入「真正的文化革命」(参阅:《愿祢受赞颂》通谕,114号),改变「我们共同的目光、态度,以及为人处事之道」。
人类既能做出最卑劣的事情,人类也能够超越自我,纵使受到各种心理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还是有能力再次选择美善,再次重新开始”(《愿祢受赞颂》通谕205号)。
法利塞人这样祈祷:「上主,我感谢祢,因为我跟旁人不一样。」这就是虚荣。此外,还有炫耀和衣著上的虚荣:圣事的庆祝经常成了虚荣的场合,参礼者打扮得花枝招展,人们大肆庆祝。
帕罗林枢机赞赏欧洲委员会响应教宗方济各在《愿祢受赞颂》通谕中的呼吁,正在这个方向上作出努力。他说,新冠疫情大流行“不应损害到这项努力”。帕罗林枢机谈到第三个普遍真理“为人服务”时,也省思了移民问题。
诚如教宗在《愿祢受赞颂》通谕中所言,水资源是「人类的基本权利,是行使其它人权的条件」;水资源攸关众人的福祉,无一例外。人人都有权利适当地取用水,好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我们都需要改变,就好像教宗方济各在《愿祢受赞颂》及《众位弟兄》通谕中的指引一样。我们也需要接受这一个事实:我们的个人生活与自然/历史过程,都以内在情感为标志。
教宗在文告结尾撰写的祷文中,祈求天主使“在有排拒的地方,盛开兄弟情谊的花朵”,使我们众人与“边缘地区的所有居民”一起成为“祢的王国的建设者”。(原载:梵蒂冈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