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世纪,本笃会就开始在每年的11月2日为全体炼狱灵魂奉献弥撒、诵经祈祷,帮助炼灵早日得救升天。以后来这种做法得到教廷的许可,并逐渐普及全球教会,这就是炼灵月和追思已亡日的由来。
教区教理中心主任刘彤萱鼓励传道员要透过团体和灵修不断成长。事实上,他们实践信仰的经验,最能够帮助慕道者认识信仰:培育慕道者,就是陪伴他们走信仰的路。
人虚空的感觉是来自人里面深处的灵。因为人是神所造的器皿,为着盛装神、为着让神进来。但是人这个容器没有让神进来,却装了许多其它的东西,比如金钱、学问、财富、享乐、名利、地位等等。
各位海外来的神长教友和移民团体负责人,从圣经的角度,神学的角度,还有他们实践的方面给我们分享了他们牧灵和对移民的关怀,及在各个团体的服务,这为我们中国教会在建立城市化的牧民关怀,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方法
文件指出:我们所面对的社会和精神危机,相当于家庭福传的牧灵挑战。
有病就需要医治,要医治就需要有药方,果不其然,在今年12月21日举行的圣诞祝福活动中,教宗再次在克莱孟大厅向在场的教廷成员列出了二十四种用来治疗和对抗疾病的品德良方,它们分别是:福传和牧灵的精神:福传的精神能够使教廷明显地充满生机与活力
教宗首先提到该国教会的牧灵计划,説道:共融的现实是这项牧灵计划的核心,继续激励着孟加拉国教会的使徒热忱。你们的主教牧职素来都是本着集体领导和相互扶持的精神。这很了不起!
针对目前的疫情状况,中国天主教会及时予以了回应,北京、上海、武汉等许多教区出于保护生命的考虑发布通知,暂时停止弥撒,同时一些教区发布牧灵指南,向教友公布了各种预防措施,以及如何在家进行信仰生活。
在一群修女的实践下,位于韩国仁川市桂阳区的圣母院生态灵修中心成为了教宗方济各在他的环境通谕中所呼吁的对地球的爱和关怀的体现。
本次门卫先生的聚会活动,是教区的主教神父们发出的邀请,旨在让门卫先生们从辛苦忙碌中抽身,来获得身、心、灵的滋养,是教会神长们为关爱各堂口的门卫先生,特别为他们订制的一份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