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二会议后,教会对社会更加关注,深愿对人类社会有所贡献。
团队的建设可以根据各堂区的具体情况而定,但不论大小堂区都要有团队(这里所说的团队就是梵二所说的基基团),各个团队要选出负责人,受神父差遣,辅助神父。同时各团队之间要相互协作、配合,做好堂区服务工作。
这种开阔的胸襟其实不是梵二之后才有,而是天主教会一向的传统。
同样,梵二大公会议《教会宪章》强调我们可以称真福童贞玛利亚和天主教会“共同”使命:“玛利亚深刻地加入了救恩史,反映着信仰的重大教导,当她受颂扬和敬礼时,号召信友接近她的圣子及其牺牲,接近天父的爱。
作为基督信徒,我们要在主的教会中善尽自己的本分和责任,努力做好个“四个关系”的维护与提升,亦即“个人与天主的关系、个人与自己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万物的关系”(参阅《梵二文献教会礼仪宪章》)。
与基督教同根的罗马天主教,在中国除了背负一般意义上洋教的恶名,过去曾被严重污名化之外,还受到了两个特别因素的影响:一是受中梵关系的制约,政治上高度敏感、与政府关系复杂;二是经历了梵二会议后的罗马天主教虽然做了重大改革
1、教区神父的再培育我是1985年进入沈阳天主教神学院学习的,那时修院刚刚恢复不久,只有几位老神父将过去的拉丁文教材翻译后向修生们进行讲授,内容不仅不够全面,也不符合梵二的精神。
之后抚顺小修院在北京解散,修女院从京迁回抚顺。文革开始后正常的天主教活动被迫停止。文革后,金沛献神父、丁惠文会母以及白志洁、张玉清、白素芳、白淑珍四位修女获得平反,于1980年5月相继返回教会。
他却拒绝了,为避免让人感觉家有神父,就近水楼台可以去耶京朝圣。他推说不是只热心就能坚持完整个行程。这种牺牲也令我们和所有后辈去体会,奉献不只奉献一个身体、一个外在,放弃自我才能成全他人。
2.希望的宣报和标记本次禧年的新意在于宣布希望的同时也指出使禧年变得具体与明显的标记,它援引梵二大公会议《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的话说:“教会历来执行其使命的作风,是一面检讨时代局势,一面在福音神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