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对我们的目标是分享其生命的共融,也就是认识耶稣。认识的含义是一种在圣神内的深入的个人关系。在若望福音中,生命一词出现过很多次,它是以生命开始的,圣言就是生命,并以生命结束,赖耶稣的名字获得生命。
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及时下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各省两会,各教区、各堂口、各修会团体都积极响应,暂停一切公共聚会活动,并吁请大家为医护人员及感染者祈祷。
她向本新闻网讲述了2011年参加马德里世青节的经验,说:“当时我在探索的过程中,渴望找到自己在教会内的位置。那年世青节,我找到了我所寻求的答案。”12年前的世青节帮助了玛利亚加大利纳分辨自己的圣召。
每一个幸存者都在庆幸自己活着的同时,也会开始沉思那些在地震中遇难的人们,开始沉思活着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无法判断冯翔对生命的沉思,但冯翔沉思的结果就是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因此,在培育执事时,要特别强调修炼个人的「谦逊」;这德行的陶成在于「放下」,也就是在主耶稣前放下自我,完全降服交托于天主的圣意。
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信赖和爱的小径教宗方济各进入小德肋撒的内心,即她的“小径”,也称作“神婴小道”。对耶稣圣婴圣女德肋撒而言,重要的是天主的行动和祂的恩宠,而非我们个人的功劳,因为是上主在圣化人。
在新约中,在个人跟随基督的选择和信徒团体教会的存在之间没有任何分割,更谈不上有什么矛盾了。在致哥罗森人书信中,圣保禄让我们在初期基督徒的生活中看到了同样的情况。
当时的犹太人自然有他们对“天主的画像”和“期望”;天主的画像和期望,既建立在民族传统上对天主的了解,也是基于当时社会环境而使人对天主的期待。几乎没有个人或团体会将天主“画”成软弱、贫穷无能的小婴孩。
上个月,我在石家庄31路公交车的移动数字电视上看到了一部介绍我们教会“爱国老人”马相伯先生的记录片,印象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