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遵从了天父的教导,在生活中践行了信仰,活出了基督化的生命,那我们理所当然可以承受天国的产业,反之,如果我们没有把握好现世生命,进入天国就只能是一种奢望。
最后,教宗总结道,没有与天父的亲密关系,就不会有怜悯,今天的福音也是如此教导我们。“黎明前、日落后,耶稣离开人群、独自一人去祈祷。从祈祷中汲取力量来履行其使命、宣讲和治愈。
从那时起,没有一个画家胆敢如此描绘,唯有天父这般绘制,好能日后永远印在祂的裹尸布上。」甘斯魏总主教的默想为头戴荆棘冠冕的「耶稣君王」带来独特的活力。
可见,圣咏作者的这篇祈祷也是每个基督徒向天父的祈求,信赖祂的安慰。”
多少卧病在床的教友,体验到您基督般的关怀与慰藉,多少医院的病房里,传报着您天父般的慈悲与怜恤;教堂圣洗池前,您施行的傅油授洗,使多少迷途的荡子,重返家园;殡仪馆告别室中,您主持的安所礼,送多少刚刚辞世的灵魂
失散了多年的浪子,重新踏进久违的父家大门的那一刻,陈崇军被天父那无限的大爱,无条件的接纳深深触动了,此时的他,悲喜交加,这颗饱经风霜伤痕累累的心在天父的怀里得到了爱的治愈,他为十多年的浪子生活带给天父的深深伤害而深感痛心
然而耶稣仍忠信于天父,直至生命的结束。
(《天主教教理》1434)愿我们遵照山中圣训关于祈祷、守斋、施舍的劝勉(参玛6:1-18),加强信、望、爱三德,善度今年的四旬期,让我们在教区的“圣神年”里,回应天父的邀请,与主耶稣同受苦、同死亡、同复活
在今天的福音中(玛6:1-6,16-18)主耶稣提醒我们,做任何事,都应以天主为出发点,为了得到天父的赏报,而不是人的“掌声”。目的清楚了,方法和做事的精神就会随之正确。
耶稣基督就是真理,是万有的根源和归一,是造生万有,救赎万有,邀请每个人和受造物回归天父,参与愈显主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