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评《梵蒂冈的乱世抉择(1922-1945)》一书
2009-03-17

据此也可以解释,何以1937年爆发抗日战争时,教宗庇护十一时并没有发表令中国天主教会渴望已极的对日本侵略行为的谴责,而是以另外的隐性方式,如接见赴欧美做抗日宣传的南京主教于斌,并转赠十万里拉作为急赈京沪两教区内灾民之用

澳门回归之前 访林家骏主教
1999-05-14

很多传教士就是通过在澳门学习,然后才进入中国大陆、日本和东方国家。但自从上个世纪以来,澳门已不再是中西方在远东唯一的中转站了。不过,澳门在中西方交流过程中还一直保持了自己重要的身份和独有的地位。

不阅读的中国人
2014-08-13

宁可慢一点,松一下……链接: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

徐以骅教授在“正定教堂惨案暨宗教在战时的人道主义救助” 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 Speech of Dr.XuYihua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2014-10-28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文治致和主教及其教会同工,以及遍布中国的其他西籍传教士利用其中立国和教会神职人员的身份,与日本侵略者进行周旋,对饱受侵略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提供了各种救援。

回首十年 展望未来
2006-10-13

77期2002年7月15日)   北京教区若瑟修女会第一批6位修女于2002年7月28日荣发终身圣愿,傅铁山主教亲自主持大礼2000名教友参与圣祭(第78期2002年8月15日)   傅铁山主教亲切会见日本白柳诚一枢机主教

利畸神父与郑氏家族
2011-05-19

另据日本学者稻垣孙兵卫推测,郑成功为天主教徒,只是缺乏史料依据,无法证明。但郑成功优待天主教传教士确是不争的事实。利畸到达厦门后,立即受到郑成功的礼遇。史载成功礼之,延为幕客。

勇于奉献牺牲 既是成功人生
2011-07-13

前不久的日本大地震,也有同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在福岛核电站排险的50人中,20名竟是志愿者,其中一位59岁的员工切愿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更多人的安全,他本来在半年后就会退休,拿上高额退休金养老,但他说是使命感让自己做出了这个决定

时评:文化强国切勿忽视宗教文化
2011-12-05

日本的岸本英夫以人的本身为对象给宗教一词定义为:宗教是一种使人们生活的最终目的明朗化,相信人的问题最终能得到解决,并以这种运动为中心的文化现象。

富裕的北京人为何过得“寒酸”
2012-03-02

日本近年的个人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大约有60%,美国则占到了70%左右。而2011年的北京,只有27%。GDP的大部分,是用在了投资和政府消费方面去了。

从“一碗阳春面”说起
2013-06-28

日本作家栗良平的小说《一碗阳春面》,把一个坚强、善良的人性美留在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