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随着中国宗教政策的逐步开放,天主教会也开始走上了全面的复兴之路。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20多年里,中国天主教走过了三个历史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教会的重整阶段。
几年前读到一本字数仅相当于三万字中文的小册子《周而复新:本笃式的生活之路》。作者约翰·麦奎斯顿是美国一位涉世很深的律师,却从中引伸出对于当下生活的诸多启示。
“原始周末”的学习,很容易让修道人向天主开放,向自己的兄弟姐妹们开放,掌握沟通技巧,学习处世之道,非常有助于身心灵整合,让奉献之路越走越轻松。
教会等级开始敌视创造,怀疑精神文化,贬低人,害怕人的自由,用拯救之路与创造之路对抗。我们在一种存在秩序上获得拯救,在完全是另外一种秩序上创造生活。
默观之路5.然而,重新鼓励诵念玫瑰经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是激励信友默观基督奥迹极有效的方法。
乍一看这好像是一个自相矛盾:在不断地归向天主时,人可以找到一条安全之路,这条道路可以使人摆脱偶像强加于他的精力分散。14.在以色列的信德中同样也突出梅瑟做为中间人的形象。
当时张老师的姨夫曹正先和舅父王积德两位老人正到处给人讲道理,四处奔波传福音,听了王神父的话,加上受到两位老人福传精神的影响,他从1982年便开始为教会的杂志报纸写稿,从此便走上了文字福传之路,直到今天,
中国人在信仰问题上早已陷入了严重的空虚与混乱--照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奋斗之路的精神火炬早就该添油加料了。
即使神父选择了追随基督走奉献生活之路,但眷爱父母也是人之常情,二者并不矛盾,大可不必非要来个决绝的非此即彼。教会初兴时,几间平房就成立了修院,条件自是艰苦。
正不知如何回报主之大恩的郑秀华得到这样的指示非常开心,她毫不犹豫地踏上了福传之路,向身边的教外人讲述自己的经历,引导人归向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