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陌生人:他有一个容貌,即耶稣的容貌。这是常新、永远惊人的喜讯,因为超出了我们最大胆的各种希望。
耶稣知道这一切。祂没有责备门徒的迟钝,也没有急着解释什么,只是温柔地说:“你们将要忧愁,但你们的忧愁却要变为喜乐。”这是一种来自永恒的应许,也是一种生命的节奏:痛苦之后有复活,黑夜尽头有黎明。
教宗新书《纳匝肋人耶稣》第二集近日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在非小说精装书类别排第五位。
在这里,重点是强调那些以门徒身份,与耶稣紧紧相系的人,他们的关系并不亚于耶稣的血亲。马尔谷福音另一次提及玛利亚是在耶稣开始在加里肋亚湖边传教,回到本乡,在会堂教导的情景。
教宗方济各9月10清晨在圣玛尔大之家的弥撒讲道中表示:基督信徒被召叫在没有惧怕、羞愧和凯旋主义的态度下去宣扬耶稣。
在福音(参阅玛16:13-20)中今天耶稣问门徒们一个很好的问题:“人们说人子是谁?”(13节)。这是一个我们也能问自己的一个问题:人们对于耶稣说什么?
1967年6月的战争已有40年,今天在圣地仍没有和平,这块地方遭冲突蹂躏,它的两个民族被分裂,彼此反对”:圣地守护人方济各小兄弟会的会士们作了以上“遗憾的表示”,他们于11日结束了在白冷降生大殿举行的大会
透过耶稣,我们的主,天主把这爱启示给我们,并赏赐给我们。让我们记住圣保禄宗徒安慰的话:《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是困苦吗?是窘迫吗?是迫害吗?是困苦吗?是饥饿吗?是赤贫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
弥撒讲道中,朱神父特别强调了诵念玫瑰经的重要性,并要求教友们在诵念玫瑰经的时候,要去默想、反思每一端玫瑰经的内涵、意义,因为整串玫瑰经是体现了圣母玛利亚的一生,与降生的救主同行,她在与天主的救恩计划密切配合当中
再者,对我们而言,圣地显然有极其特殊的意义,因为那是主耶稣降生成人、受难、死亡,并复活的土地。所以,我们前往圣地等於是触碰自己信仰的骨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