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玛丽的丈夫患癌症,死的前几天一点也不能进食,吃了就吐,母女二人为他祈祷后,吃东西也不再吐了。临死前,肝癌让他痛苦异常,后来请了神父来为他终傅以后,他就平安了,安详中离开世界。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所医院里,处在生命末刻的一男一女(同是癌症晚期患者)在医院走廊相遇了,因为两人处于生命的同一战线上,所以更易接近,日子久了,彼此熟悉,彼此安慰且约定要互相通信,回家后两人就开始每星期通一次信
教宗吐露说,当他遇见罹患癌症的儿童,他无法做出其它的回应,「只能注视十字架上的耶稣。我们生活中有些处境令我们只能流泪,注视十字架上的耶稣。这是对某些不正义、悲苦和人生困境的唯一回应」。
神父举例说道,饥饿有它背後的原因,移民也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所谓火烧地(Terradeifuochi)的癌症高发现象必定有它的缘由。探寻痛苦的缘由乃是使徒之责。
但有一天,我们平静的生活突然被打乱了,岳父在他刚迈进暮年便患上了癌症,半年后便离开了人世。丧事办完后,看着老父亲翻旧了的那本《圣经》,爱人悲痛不已。夜深人静,孩子们熟睡后,她把伤心的原因道了出来。
1962年,这位先教宗仍是克拉科夫总主教时,曾写信请求比约神父为一位波兰妇人祈祷,她患了癌症,生命垂危。
新领洗的教友中又有一位60出头患癌症的老人突然去世。此时正值第二届慕道班开课期间。周围教外人的流言、及其亲属的抱怨、新教友的迷茫、慕道者的退缩等一起向我们袭来。怎么办?
类风湿,又称为“不死的癌症”!当听见医生说,这类病现在医学上暂时还没有办法治疗,只能吃止痛药维持着,但最终可能还会瘫痪时。我顿时懵了,心想:天哪,那我可怎么办!怎么活呀!?这样不等于是无期徒刑吗?
她的资助,使基金会得以为癌症晚期患者充满尊严地划下生命的句号,并协助家属缓解丧失亲人的痛苦。据康泰基金会的义工陈良娟介绍,基金会成立之初,办公室仅有十多平方米,拥挤到人员必须站着工作。
我们不是常常听说某某得了癌症,现在回头了;某某企业倒闭了现在开始投奔主,人往往在困难中容易找到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