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这些修女长期无偿服务一些无人管、无人照顾的孤寡老人、智障、残疾者等弱势群体。兼做探访病患者、陪伴空巢孤独老人等义工。
讲者之一、伦理神学教授吕志文神父从信仰角度探讨教会对跨性别人士与两性的观点。他引述创世纪探讨婚姻的意义,指出男女的婚姻关系,才能满全婚姻的结合、亲密关系以及生育的意义。
常说不知者不怪,意思是不知情理、不知法纪者犯错或犯罪,可以原谅。记得姨妈在世时,我和她散步,她问我什么人最凶恶。我想了一会,回答说:掌大权的坏人最凶恶。
教宗强调,正如匝加利亚那样,人若没有信德就必然成为聋哑者,听不到天主安慰的声音,无法为我们的弟兄姐妹宣讲安慰和希望的话语。我们每天都会看到这种人,他们没有信德或信德薄弱,没有德能。
就这个使命来说,教会内所有神职人员、修道者、平信徒都责无旁贷。此外,教会明认司铎就是推动地区教会的力量!当司铎愿意率领羊群前行,整个教会也就随着向前迈进。不然,普世教会的使命便会难以履行于世。
必须先知道自己,信任圣神在己身之工作,知道自己后方才可能去帮助他人。但是知道自己必须经历黑暗,而许多人不愿意去面对这个真实。
这个结论从学理的角度来看,可同中国的亚圣孟子“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论断相对照,孟子的舍生取义与耶稣的献身事主在实质上有着相同之处。这种轻利重义的观念在东西方文明中有着殊途同归的解析。
我们越是诵读、默想《福音》中耶稣怜悯受苦者的事迹,我们就越加了解“上主的怜悯并非偶发行为,时有时无,而是从不间断”。因此,怜悯是耶稣的心态,是天主慈悲的体现。接著,教宗举出耶稣怜悯受苦者的具体实例。
(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的《众位弟兄》新通谕直接谈到移民、难民和所有流离失所者及边缘人士的喜乐和希望、忧虑和痛苦。通谕的核心吁请在各民族和各国之间存有更大的手足之情和社会友谊”。
他们回答说:有人说是洗者若翰;有人却说是厄里亚;还有人说是古时的一位先知复活了。祂问他们说:但你们说我是谁呢?伯多禄回答说:天主的受傅者。祂严厉嘱咐他们不要把这事告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