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的公告所规定的晨间礼仪安排方式,构成一个重温共同奉献感恩祭之意义和价值的良机,诚如梵二大公会议的与会神长所指出的,它融入教会圣传的轨迹里」。
在讲道中,教宗从当天的福音出发(参阅:谷十三24-32),指出人子来临前令人惊慌失措的迹象有助于我们诠释历史,明白今天的伤痛与明日的希望并存,让我们能从今天悲痛不已的各种矛盾进入到救恩;我们的救恩即为与上主相遇
若望保禄二世进一步指出,守斋意味着“舍弃自己的某些东西,以满足兄弟的需要,从而成为善行与仁爱的操练”。更好的守斋是什么?四旬期是舍弃与忏悔的时期,但也是“共融和团结的时刻”。
教宗指出,天主把每一个孩子托付给他的父母,而建基在婚姻基础上的家庭则是生命与爱的摇篮。
教宗根据第三世纪教会历史家欧塞比(Eusebio)所写的《教会史》第五册的记载,指出圣依勒内很可能在公元一三五年至一四0年之间出生于今日土耳其的伊兹密儿(Izmir)。
教宗本笃十六世指出:今天的基督信徒也受到同样的诱惑,企图否认基督的天主性,就像昔日亚略异端所宣传的。教宗提到耶路撒冷的圣奇利禄有个很重要和著名的著作,就是他的《要理二十四讲》。
教宗於是指出了解圣经的两个准则:“第一个是:只有深入的祈祷精神和藉着圣神的帮助,才能引领我们了解圣经。圣热罗尼莫说:‘在解释圣经的时候,我们始终需要圣神的帮助’。第二个准则是:与教会的训导一致。
弥撒讲道中,教宗指出普世教会乃是五旬节圣神降临的成果。
教会训导:《天主教教理》第2568条指出,天主常在日常生活中向人显现,祂的“拜访”并非只限神圣场所,而是临于日常生活的帐幕中。「上主在玛默勒橡树林里,显现出来。」
教宗指出这两个时刻的局势状况非常不同,一个是雅各伯与其它两位宗徒经验到上主的光荣,他们看到上主与古先知梅瑟及厄里亚谈话,看到耶稣神性无比的光耀;另一个状况则是面对痛苦和羞辱,他们亲眼看到天主子谦卑自下,